大數據文摘出品
最近,一位在OpenAI工作了一年的工程師Calvin French-Owen,最近揭示了這家全球最受矚目的公司內部的真實運作圖景。
地址: https://calv.info/openai-reflections
三周前,他從OpenAI辭職,原因并非外界猜測的內部紛爭,而是他希望重新回歸創業者的身份。在他任職的一年時間里,他親眼見證了這家人工智能巨頭的諸多側面,并將其觀察記錄在一篇博客文章中。
一、巨人的混亂與速度
OpenAI的增長速度是驚人的。
在他加入時,公司約有1000名員工,一年后這個數字飆升至3000人。他本人,僅僅入職一年,工齡就已經超過了公司里70%的同事。
這種規模的急劇擴張,帶來的是系統性的混亂。
French-Owen寫道,當公司擴張如此迅速時,所有環節都會失靈:公司的溝通方式、匯報結構、產品交付流程、人員管理和組織,以及招聘過程。
然而,在這種看似混亂的表象之下,是一種極其強大的、自下而上的文化。
在這里,一個好的想法可以來自任何角落,并且往往在事前很難判斷哪個想法最終會開花結果。
公司的決策并非依賴于一個宏大的“總體規劃”,而是在新研究成果涌現時,通過迭代的方式逐步推進。
這造就了一種任人唯賢的氛圍,領導者的晉升主要基于他們提出好想法并成功執行的能力。
相比于在全體會議上做精彩演講或進行政治操弄,實際的執行成果在OpenAI擁有更高的權重。
在許多方面,OpenAI都酷似早期的Meta(當時的Facebook)。
兩者都擁有一個爆款的消費級應用,一個初生的基礎設施,以及一種渴望快速行動的文化。
這種相似性并非偶然,因為存在一條非常顯著的從Meta到OpenAI的人才輸送管道。
公司內部許多強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師,都來自Meta和Instagram。
公司內部存在一種強烈的“行動偏好”,員工可以無需申請許可便著手實現自己的想法。
這種文化也導致了資源的重復投入,French-Owen舉例說,他至少見過六個不同的團隊在開發類似隊列管理或代理循環的工具庫。
公司的技術交流完全在Slack上進行,電子郵件在這里幾乎不存在,他在職期間收到的郵件總數大約只有10封。
OpenAI的團隊結構也異常靈活。
當他的團隊在沖刺Codex項目時,為了趕上發布日期,他們需要幾位經驗豐富的ChatGPT工程師的幫助。
在他們向ChatGPT的工程經理提出請求后,第二天,兩位頂尖的工程師就已經準備好投入工作。
這里沒有“等待季度規劃”或“重新調配人力”的漫長流程,一切都發生得非常迅速。
二、Codex沖刺:七周創造一個奇跡
他職業生涯中最亮眼的經歷之一,是在OpenAI參與了Codex的發布。
Codex是OpenAI推出的新型編碼智能體,旨在與Cursor和Anthropic的Claude Code等工具競爭。
2025年2月,公司內部已經有了一些效果顯著的工具雛形,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推出一款專用編碼產品的市場壓力。
于是,兩個團隊被合并,一場瘋狂的沖刺開始了。
從寫下第一行代碼到產品最終上線,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七個星期。
French-Owen形容,這次沖刺是他近十年來工作最努力的一次。
大多數晚上,他們都工作到11點或午夜,周末也幾乎無休。
整個團隊全力以赴,因為他們知道每一周都至關重要,這讓他想起了在YC孵化器時的日子。
一個如此規模的公司,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一個想法變為一個完全開放給公眾使用的產品,其速度是驚人的。
這個項目的范圍也并不小,他們構建了一個容器運行時,優化了代碼庫下載,為處理代碼編輯微調了定制模型,并實現了互聯網接入。
這一切的實現,依賴于一個精干的高級團隊。
團隊由大約8名工程師、4名研究員、2名設計師、2名市場推廣人員和1名產品經理組成。
French-Owen認為,如果沒有這個團隊,項目不可能成功。
在產品發布的前一晚,他們五個人一直工作到凌晨4點,以完成主系統的部署,那是一個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復雜過程。
幾個小時后,他們又回到辦公室,參加早上8點的發布公告和直播。
當他們開啟功能開關時,流量瞬間涌入。
他感嘆道:“我從未見過一個產品僅僅因為出現在左側邊欄,就能獲得如此迅速的用戶增長,但這就是ChatGPT的力量。”
Codex的發布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上線后的53天里,它已經生成了63萬個公開的代碼拉取請求(Pull Requests)。
三、保密文化與真實焦慮
在OpenAI工作,意味著時刻處于全球的審視之下。這種巨大的外部壓力,催生了一種高度保密的內部文化,以防止信息泄露。
他甚至不能向任何人詳細透露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內容。
有趣的是,公司對社交媒體,尤其是X(前身為Twitter)的動態高度關注。如果一個帖子在X上走紅,OpenAI內部很可能會看到并作出回應。
他的一位朋友開玩笑說:“這家公司是靠推特的‘氛圍’(vibes)來運營的。”
關于OpenAI最大的誤解,或許在于其對安全問題的態度。外界一些聲音認為OpenAI的安全流程不足”。然而,French-Owen指出,與外界那些擔憂人類未來的理論風險相比,公司內部更關注實際的安全風險。
這些風險包括仇恨言論、濫用、操縱政治偏見、制造生物武器、自我傷害以及提示注入等。
這并非意味著OpenAI忽視了長期的潛在影響,公司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這些理論風險。
但現實是,數以億計的用戶正在使用其模型,從獲取醫療建議到接受心理治療,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是當務之急。
這里的利害關系感覺非常重大。一方面,公司的目標是構建通用人工智能(AGI);另一方面,他們要為一個服務數億用戶的產品負責。
他還提到,公司內部確實有種持續緊繃的氛圍。
“政府在盯著我們,媒體在盯著我們,用戶在盯著我們,競爭對手也在盯著我們,而我們也在盯著所有人。”
同時,他們還在全球最大的舞臺上與Meta、谷歌和Anthropic等巨頭激烈競爭。
世界各國的政府也都在密切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他相信,他在OpenAI遇到的每一個人,實際上都在努力做正確的事情。
最后,French-Owen認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目前是三強爭霸的局面:OpenAI、Anthropic和谷歌。
這三家機構將根據其各自的基因,消費者導向、企業導向、以及堅如磐石的基礎設施與數據,走出不同的道路。
作者長期關注 AI 產業與學術,歡迎對這些方向感興趣的朋友添加微信Q1yezi,共同交流行業動態與技術趨勢!
GPU 訓練特惠!
H100/H200 GPU算力按秒計費,平均節省開支30%以上!
掃碼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