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眾多的經典徒步路線當中,位于新疆天山山脈中部,橫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北入口)與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南入口)的烏孫古道,北起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南至拜城縣黑英山鄉,全程約 120 公里,貫穿天山山脈核心區,是一條貫通天山南北的頂級高危徒步路線。
烏孫古道不僅是古代烏孫國與龜茲國的文明動脈,更因《中國國家地理》的贊譽成為國內頂級徒步線路,與狼塔 C 線、夏特古道并稱新疆戶外探險 “三大線”。
烏孫古道不僅是漢代烏孫國西遷的通道,也是清代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徑,如今以極致荒野風光、高難度挑戰、天堂湖秘境聞名。
在烏孫古道的6 天行程內,可經歷 “一山四季”—— 從瓊庫什臺的云杉林海(海拔 1700 米)到阿克布拉克達坂的冰雪世界(海拔 3860 米),再到黑英山的丹霞峽谷,一天內可體驗溫帶草原、寒帶冰川、干旱河谷三種氣候帶。
圖片來源:@游俠風
海拔 3100 米的阿克庫勒湖(天堂湖)呈 Tiffany 藍,湖面倒映著阿克布拉克達坂的冰峰,清晨銀河垂落湖面時,仿佛踏入神界入口。其湖岸的老虎口懸崖更以 “貼崖挪步時冰崩炸響” 的極致體驗聞名。
穿越科克蘇河時需乘坐簡易滑輪橫渡百米寬激流,背包與浪花共舞的瞬間,堪稱 “用身體丈量自然的暴烈”。
古道巖壁至今還留存東漢劉平國摩崖石刻、烏孫古國石堆墓,沿途可探訪漢代戍堡、唐代烽燧,甚至用洛陽鏟(經許可)輕探陪葬箭鏃,觸摸張騫鑿空西域的歷史脈絡。
當地的哈薩克牧民至今保持轉場傳統,徒步者可在瓊庫什臺河谷用香煙交換馕餅,聽狼群傳說;在庫諾薩依溝谷探訪氈房,品嘗手抓肉時聆聽烏孫公主與龜茲王的愛情史詩。
徒步烏孫古道,全程需翻越 3 座達坂、涉水 50 余次,單日最高爬升 1200 米,尤其阿克布拉克達坂的碎石坡在雨天極可能引發雪崩,需結組通過。與狼塔 C 線的絕壁棧道、夏特古道的冰川裂縫相比,烏孫古道的綜合難度更考驗體能與心理的雙重韌性。
更重要的是,烏孫古道全程無信號區域需配備衛星電話,夜間營地氣溫驟降至 - 10℃,需使用 - 15℃睡袋;排泄物需裝袋帶出,衛生巾等易燃垃圾必須焚燒處理,踐行 “無痕山野” 原則。
烏孫古道6 天 5 夜地獄級路線形成參考:
D1 人間→煉獄:瓊庫什臺村(1700 米)→包扎墩達坂(3650 米)→科克蘇河邊營地(20 公里,爬升 1200 米)。首日直面達坂碎石坡,傍晚可拍攝科克蘇河落日。
D2 橫渡冥河:溜索過科克蘇河→林管站營地(25 公里,涉水 15 次)。建議清晨過河,下午河水上漲后流速可達 3m/s。
D3 天堂之階:阿克庫勒湖環湖→老虎口→天堂湖營地(15 公里)。凌晨可拍銀河墜湖,白天繞行懸崖時需抓牢鋼索。
D4 神罰之路:翻越阿克布拉克達坂(3860 米)→博孜克日格河谷(18 公里)。達坂頂風大如 “被巨人推搡”,需用登山杖保持平衡。
D5 冰河輪回:40 次涉博孜克日格河→牧民石屋營地(22 公里)。建議攜帶防水褲,濕鞋可用篝火烘烤但需防燙傷。
D6 重返人間:黑英山峽谷→拜城縣(20 公里)。出山前可探訪劉平國石刻,感受 “全身筋骨重塑” 的劫后重生。
建議提前半年進行負重爬樓(15kg 沙袋)與心肺訓練,單日徒步 8-12 小時的耐力是基礎門檻。除了腳印什么都別留下 —— 紙巾、果皮必須焚燒,衛生巾用密封袋帶出,違反者可能面臨 5000 元罰款。關注當天官方消息,雨天禁止通過老虎口與達坂,可在牧民木屋滯留等待。
烏孫古道的魅力,在于用雙腳丈量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是文明的厚度與自然的暴烈。
當你在天堂湖邊看云卷云舒,或是在博孜克日格河谷數著第 40 次過河時,那些磨破的水泡與顫抖的雙腿,終將化作生命中最滾燙的勛章。(圖片來源:特克斯零距離、阿克蘇之窗、阿克蘇零距離、阿克蘇文旅之聲、伊利文旅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