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跟我一樣,買了臺頂配 Mac、手握最新款 iPhone,但每天用下來,總覺得不過如此:查文件找半天、傳圖卡半拍、待辦堆成山……
說白了,我們并不是效率低,只是沒用對方法和工具。
真正讓我意識到這一點,是從去年底開始清理我電腦里那些“看上去很高級但基本不用”的 App。越是刪得狠,我反而越清楚什么工具能真正服務生活,而不是綁架我去學它。
從那以后,我陸續用上了 8 個神器級別的 App,每一個都解決了我過去“卡殼”的痛點。
這不是“工具推薦”文,這是我用了一年、多次替換優化后沉下來的“效率武器庫”,能不能幫你提速,試過你就知道。
Clop 是我最早留下來的 App。
因為太多次,我發稿或交素材時,圖片尺寸大得離譜,傳輸卡得離譜。
我一開始是用在線壓縮網站,后來才發現 Clop 這種“直接復制粘貼就壓圖”的方式有多暴力高效。沒有界面,不打擾,直接完成。速度快到,連你等的那杯咖啡都還沒泡好。
Calendar366 是那個終于讓我把 Apple 自帶日歷卸載的替代品。
不夸張,原生日歷就是個殼子,任務和計劃全靠你手動切換,但 Calendar366 真的是把日歷和代辦這兩個看起來“分屬不同系統”的東西融合了。
你只要打一句“明天下午兩點開會”,它自己能識別時間、加到日歷,還能跳地圖。這種“我說一句,它全懂”的體驗,才叫智能。
你知道 Mac 的右鍵其實可以很強大嗎?
MagicMenu 是我給 Mac“加速右鍵”的秘密武器。
我給文件設置了快捷操作:右鍵直接打開 Photoshop、右鍵傳圖微信、右鍵整理進資料夾,完全不需要打開 Finder 界面。雖然 UI 設計有點糙,但好用是真的好用。
然后是 Klack,說實話這個 App 有點中二。
它沒提高效率,只是讓我打字變得很爽。有一陣我太忙,整天敲字發稿,壓力大到不想碰鍵盤。但打開 Klack,開啟機械鍵盤音效,哪怕是假的,也能讓我找回“專注感”。有時候,效率不只是靠系統堆起來的,也是靠氛圍“騙”出來的。
Commit 是我最近才開始打卡用的一個工具,界面是 GitHub 的那種綠色方塊。
不要小看這東西,每天打卡、寫字、鍛煉,久而久之,那塊漸變綠色區域成了我抗拒拖延癥的“羞恥墻”。它不花哨,不提醒你,純靠你自己。但它記錄得特別清楚:你到底有沒有堅持。
Todoist 就不多說了。
我是從 Things 轉過來的,因為 Todoist 的多平臺同步真的太絲滑了。手機打卡,手表打卡,桌面更新任務,全都一氣呵成。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karma 積分”系統,每完成一項就漲分,你會不知不覺上癮。
ProductHunt 是我每天的靈感來源,像 App Store 但不那么混亂。
上面很多 App 我第一時間就是從這里發現的,特別是 AI 類和效率類工具更新特別快。它不像 App Store 那樣只推熱門,而是有點像“創作者自薦”,能刷到很多剛上線就炸裂的小眾工具。
最后一個是 Vellum。你不懂一個壁紙黨找壁紙有多辛苦。
我對壁紙要求很高:不能太花,不遮圖標,不模糊,最好每天都能換。Vellum 完全擊中我痛點,而且它的圖真的有審美,iOS 風格特別搭。
這 8 個 App 不是推薦用來湊數的。
它們是我從“工具焦慮”里走出來后,愿意花時間、愿意長期依賴的解決方案。你用 iPhone 和 Mac,其實已經擁有了頂級硬件,但沒有這類貼身小工具,它們就只是臺機器。
別再被“下載即高效”的幻覺迷惑了,真正幫你提升生活節奏的,是那些你用了 30 天都不想卸載的小程序。
別小看這點變化,它可能就是你與混亂生活之間的分水嶺。
如果你也想用好手里的設備,試著從這 8 個工具里,挑一個用一周看看。
你會發現,數字生活也可以很溫柔,也可以很干凈。我們不缺設備,也不缺 App,我們缺的是合適自己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