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鄧俐 文/圖
日前,在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300余畝坡地建成的智慧生態果園里,水肥藥一體化系統正精準滴灌著柑橘林。重慶橘為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文婷手持平板電腦,實時查看物聯網傳回的土壤數據。“從品種選育到質量溯源,現代農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技術創新。”她感慨道。李文婷在返鄉創業路上的蛻變,正是璧山聚焦“從哪來”“如何創”“留得下”,構建“引才鏈—育才鏈—留才鏈”三鏈融合體系的最佳注腳。
番茄學堂導師鄭陽(左)正在講授病蟲害知識。
近年來,璧山區深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在中西部率先建設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以下簡稱“創新創業學院”),探索以“三產融合、產才互促”為牽引的“整村運營”發展模式,打造集“人才認定、產業講堂、創業試驗、創意孵化、人才棲息”于一體的綜合場景,全鏈條賦能鄉村人才創新創業,集聚一批農業科學家、鄉村經理人、高技能人才、電商人才等“四新農人”,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從哪來”:創新“政策磁場+分類評價”引才機制
在創新創業學院鄉村人才政策支持下,攥著大學畢業證書的李華決心扎進田間。但現實很快給這個農學新人上了沉重一課:試種的蔬菜個頭小、賣相差,產量更比鄰地低三成。
當同行質疑“大學生種地不如老把式”時,創新創業學院積極幫助李華鏈接科研院所專家資源,最終揪出癥結——經年累月的化學藥劑濫用,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嚴重。面對土地危機,這個倔強的大學生開啟改良計劃:采用輪作休耕模式,將綠肥作物納入種植體系。
當休耕期的田壟長出茵茵綠毯時,觀望的老農們發現改良后的地塊蔬菜產量顯著提升,翠綠的菜葉成為收購商爭搶的“免檢產品”。曾經搖頭的鄉親們,如今常蹲在地頭討教:“小李師傅,這秸稈還田機咋個用法?”
經年累月的實踐,李華淬煉出“雜草秸稈還田”“尾菜生態回田”等實用技術。在璧山鄉村人才評價體系下,這位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青年獲評農民高級技師職稱。
近年來,璧山區通過“政策磁場+分類評價”雙輪驅動,持續優化人才回流機制。一方面,璧山區高度重視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定期摸排重要群體,建立外出人才信息庫,出臺系列支持鄉村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激發人才回鄉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吸引一批“80后”“90后”返鄉新農人回鄉創業。
另一方面,璧山區創新開展鄉村人才差異化評價,以實績為導向,靈活采取積分評定、項目代評、賽事選評等方式,分領域對鄉村人才開展專項能力考核認定。按照人才認定結果,常態化為人才提供服務申請或需求辦理。
聚焦“如何創”:打造“產學研用”全周期育才模式
重慶果琳鑫園科技有限公司的玻璃溫室內,30余種特色番茄掛滿枝頭。“我們的番茄學堂正在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公司創始人秦洪偉介紹,“經過系統培養且通過考核的學員,將有機會成為生產基地合伙人,也能在創業時獲得資金與渠道支持。”
這個占地超千畝的“璧山番茄小鎮·果琳基地”,已建成設施大棚、育苗中心、分選中心及配送中心,形成完整產業鏈條。
作為創新創業學院產業學堂田間基地,這里構建起了“做中學”的培養體系:學員們參與番茄育苗、定植、采摘全過程,在技術能手指導下掌握種植技術,通過分選包裝了解商品化處理,最終帶著產品走進銷售渠道。這種貫穿全產業鏈的實踐教學,已培育出多名具備創業能力的農業人才。
今年以來,璧山區以建設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為契機,就近整合一批種植基地、直播小院、智慧農場等資源,開展產業實踐大學堂,聚焦番茄種植、直播、農文旅等產業領域,探索“人才培訓跟著生產經營走”,推行全產業鏈小班教學,構建“技術端—生產端—經營端—銷售端”四端融通的特色課程體系,形成“人才培養—學成創業—生成產業”良性循環。
在果琳基地不遠處的渝西蔬菜研發中心的實驗室里,提供太空育種的蔬菜種苗樣本正接受檢測,這些承載著現代農業希望的種子,即將在鄉村人才“試驗田”里生根發芽。
渝西蔬菜研發中心和科創中心是創新創業學院核心技術研發平臺、中試驗證平臺,集成設施蔬菜育苗栽培、品種展示、試驗示范、成果轉化、科普教育五大功能模塊。該平臺已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20余個涉農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匯聚16位農業專家團隊,累計承擔科研項目21項。
接下來,重慶國隆農業科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將以兩大中心的設施蔬菜基地為核心,劃設高標準種植大棚作為鄉村人才“試驗田”,提供種苗供應、農資配送及智能農機服務,打造鄉村人才項目概念驗證與產品中試平臺,向人才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共享。
聚焦“留得下”:構筑“事業+生活”雙棲留才港灣
金浪涌動的油菜花海中,西南大學(璧山)鄉村振興專家工作站的研究生正記錄著作物長勢。“每次看到田地里生機勃勃的景象,都會更加理解農業科技的價值、服務鄉村的價值。”年輕學子的感慨,道出了這片土地上的科研情懷。
該工作站自成立以來,以西南大學廖和平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團隊通過政校地產學研融合模式,累計承擔國家、市級項目60余個,其中藥食真菌種植技術成果轉化為璧山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羊肚菌種植示范區,“菌臨天下”項目的連棟大棚與金色花海形成鮮明對比。“我們依托西南大學技術團隊和試驗平臺,正在打造全產業鏈開發模式。”項目負責人介紹,40畝試驗田涵蓋羊肚菌、竹蓀等食用菌的選育、制種、田間種植和管理、產品加工與開發、市場推廣等環節,通過農文旅融合開發帶動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增收致富。
據了解,璧山區在創新創業學院范圍內,加快打造人才鄉村旅居式創業辦公場景,設立鄉村“專家小院”,配備集會議辦公、交流研討、研學休養于一體的空間載體,為專家人才工作學習生活提供配套支持。
今年以來,璧山區以創新創業學院為載體,建立鄉村人才服務站,推出60余項鄉村人才服務事項,定期發布機會清單、場景清單,常態化舉辦鄉創沙龍、人才村晚、人才村跑等活動,鏈接各類金融資源下鄉入企,吸引一批鄉創客、鄉村CEO在這里創新創業。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