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馬茶業”)的資本化之路迎來關鍵節點。7月17日,中國證監會向其發放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同意公司發行不超過2913.34萬股境外普通股,并允許106名股東將合計4398.7萬股境內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這意味著,這家四度沖擊資本市場的茶企,距離港股主板上市僅剩“臨門一腳”。
然而,備案通知書的落地并未完全消解市場的質疑。從2013年首次沖刺深交所中小板,到2025年轉戰港股,八馬茶業的上市歷程堪稱“坎坷”。其背后,加盟模式的雙刃劍效應、家族式治理的隱憂,以及產品質量投訴頻發等問題,正成為橫亙在資本道路上的三重挑戰。
截至2024年9月,八馬茶業在全國擁有3498家門店,其中加盟店占比高達92.1%。這一模式曾助力其快速搶占市場,但如今正成為業績增長的掣肘。
根據招股書,加盟商需承諾“年度最低采購15萬-100萬元”,且與八馬茶業為“買斷關系”,除終止合作或首單外不得退換貨。這一政策直接導致加盟商為完成業績指標大量壓貨。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規模達4.61億元,較2022年初增長4.8%。大量存貨不僅占用資金,更面臨茶葉貶值風險,直接影響資金周轉效率。
更嚴峻的是,部分加盟商為追求更高利潤,開始在門店中推薦自有品牌產品。據媒體報道,當消費者對品牌敏感度較低時,銷售人員更傾向于推銷性價比更高的自有品牌,甚至宣稱“與八馬茶業品質相當”。這一行為直接削弱了八馬自身產品的銷售占比,更動搖了其“高端茶業領導者”的品牌定位。
2024年前三季度,八馬茶業線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長14.49%,而向加盟商銷售收入僅微增0.2%。若公司繼續擴張加盟店體系,店均收入可能進一步下滑,挫傷加盟商積極性。
八馬茶業的股權結構高度集中于王氏家族。創始人王文彬、王文禮、王文超三兄弟及其配偶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控制公司55.90%的投票權。六名執行董事中,除首席財務官外均為家族成員,呈現典型的家族式治理特征。
家族式治理在初期有助于高效決策,但上市后可能引發治理規范性爭議。此前,證監會曾在審核中重點關注其與七匹狼、安踏體育等關聯方的交易公允性。例如,2018-2020年,八馬茶業向七匹狼及其關聯企業銷售茶葉累計14.46萬元,向安踏系企業銷售10.83萬元,雖金額不大,但復雜的姻親關系網(王文彬子女分別聯姻七匹狼、安踏家族)仍被質疑存在利益輸送可能。
八馬茶業早年引入和諧成長、天圖興華等機構投資者時,曾簽署包含“回購權”“經濟補償”等條款的對賭協議。盡管2025年1月通過補充協議約定在港股申報前終止,但若上市失敗,相關權利將自動恢復。此外,證監會曾要求公司說明股東出資是否存在瑕疵,進一步凸顯其資本運作的合規性壓力。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八馬茶業的產品質量問題屢被曝光。消費者投訴集中在“茶葉中喝出蟲子”“熟茶含頭發”“禮品盒發霉”等,甚至有消費者指出其金駿眉產品不符合執行標準——“特級應為單芽,但商品全是葉子”。
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超50%的產品依賴第三方OEM代工,2022-2024年前三季度,向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從18.8%升至24%。過度依賴代工導致品控難度加大。這些問題直接沖擊品牌信任度。在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中,八馬茶業若無法建立嚴格的品控體系,即便成功上市,也難以贏得資本市場的長期信心。
盡管獲得港股備案通知書,八馬茶業的上市征程仍需跨越三重門檻:其一,需在3個月內更新招股書,回應監管對家族治理、關聯交易的質疑;其二,需證明加盟模式可持續性,化解存貨積壓與渠道沖突;其三,需重建消費者信任,根治產品質量頑疾。
對于投資者而言,八馬茶業的故事既是傳統茶企轉型的縮影,也是家族企業現代化治理的試金石。在港股市場對消費品牌估值趨于理性的背景下,這家閩商茶企能否突破"第四次IPO魔咒",或將取決于其能否在資本市場上交出一份超越"茶葉故事"的實質性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