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彭博財經頻道的專訪時表示:
中國本土的芯片制造商已經研發出同等性能的ai芯片,如果中國研發出與美國同等性能的芯片,那么英偉達的H20芯片就可以出口了。美國企業在ai芯片的產能、性能、生態布局上面均領先于中國企業,我們要讓美國芯片充斥整個中國市場,讓中國企業研發出來的芯片賣不出去。
傾銷戰術
技術傾銷戰略,一般指某企業通過擴充產能、壓低產品售價等方法,讓其公司推出的產品在市場上面獲得數量和價格的雙重優勢,以此來大面積的占領國際市場,從而迫使競爭對手主動在市場上面退出。
多年以前,日本的日立、東芝、索尼等公司通過產能和價格優勢,將搭載日本芯片的電子產品賣到了美國市場上面,從而大范圍的壓制了美國本土企業在芯片產業上面的市場發展。
美國英特爾曾經依靠著存儲芯片發家致富,在1970年開發出了首款1K容量的1103的存儲芯片,第二年開發出了4004微處理器。在70年代,英特爾的存儲芯片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存儲和微處理器的雙線技術發展。
在日本芯片企業崛起之后,大量低價的存儲芯片入侵美國市場,重創了英特爾。時任英特爾CEO的格魯夫選擇砍掉存儲器業務,全面轉型微處理器,穩住了公司局面。
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曾聯合日本政府官員撰寫了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籍,該書籍里面將日本塑造成全球的芯片強國,哪怕是強如美國的芯片企業,都需要依靠日本提供的材料才可以制造芯片,只要日本企業不提供材料,美國就造不了芯片,日本現在有資格對美國說不。
書籍發布之后,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抗。
美國動用政治力量,以傾銷產品為由,對日本的芯片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審查,并且提高進口關稅,讓日本的技術產品瞬間在國際市場上面失去了價格優勢。
最后兩國簽署了《美日半導體協定》,日本企業停止向美國大范圍傾銷產品的行為,并且保證美國的產品在市場上面占據一定的份額。
從簽署協議之后,日本的本土半導體產業呈現出萎靡不振的狀態,只能依靠著僅存的產業鏈優勢在國際市場當中充當一個供應商的角色。
對于芯片產業來說,傾銷戰術所造成的結果往往是一家獨大,其他的競爭對手被掃地出局。如果當年美國沒有對日本實行技術制裁,那么日本的芯片企業將會通殺整個存儲芯片市場,全球范圍內再無其他企業可以與之抗衡。
現在的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壓制,效仿的就是當年日本企業對美國的傾銷戰術.
削弱中國技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H20的性能遠差于美國企業現在自用的ai芯片,美國不會賣給中國最好的芯片產品,甚至都不是第二好的,連第三好的產品都算不上。恢復H20出口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削弱華為在全球市場上面擴大份額的能力,讓中國企業的ai芯片在市場上面賣不出去,沒人用。
英偉達在郵件當中也闡述了關于H20芯片出口的說明:
“當全球技術堆棧構建在美國之上,美國就贏了。政府的決定有利于推動美國科技領導的地位、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也在媒體的采訪中表示:
中美兩國在ai芯片上面的競爭,其最終結局就是看誰的ai技術最先被國際市場接受。如果全球范圍內的科技行業,都選擇采用來自于中國的ai芯片和大模型技術,那么這就標志著中國在這場ai競爭當中獲得了全球企業的認可,是這場比賽的贏家。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全球范圍內都使用美國的ai技術,那么美國就是贏家。
芯片產業與核武器存在本質的不同,現在核武器存在的意義更多是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而芯片產業屬于消費者業務,需要拿出來賣,需要放在設備上面使用。當中國的芯片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生根發芽,就說明國際市場上面已經對來自于中國的技術產品形成了依賴性。
這個依賴性將會把中國的ai技術融入到全球芯片產業鏈中,從而讓全球范圍內的ai技術基礎變成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共同持有,這直接影響了美國在基礎技術上面的霸主地位,美國將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壓制中國ai技術在國際市場上面的蔓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