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糖友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自己患上糖尿病多年,但是不清楚自己要做哪些檢查?醫生給自己的開的檢查是不是沒有必要的呢?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可能引起全身的臟器損傷,因此相關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糖尿病防治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根據2025年6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將新增兩項重要檢查:胸部數字化X線攝影(DR)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這一政策升級標志著糖尿病篩查的重要性,增加糖尿病相關檢驗項目,對早發現、早治療及并發癥預防至關重要。
糖尿病需要長期監控和管理。定期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查是很必要的,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作出對應的處理,調整治療方案。
今天就來和大家講一講糖友需要定期進行的10項重要檢查:
基礎血糖指標
1)血液葡萄糖測定
為糖尿病核心指標,其參考區間為空腹血糖3.9~6.1 mmol/L。
診斷方面:若空腹血糖≥7.0 mmol/L、隨機血糖≥11.1 mmol/L(伴典型癥狀),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日常監測方面:若葡萄糖>制定的控制的目標,比如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0mmol/L,則需要調整降糖方案。
需注意,劇烈運動、高糖飲食或應激狀態(如腦卒中、心肌梗死)可能導致生理性或病理性血糖升高,需結合臨床鑒別。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該試驗為糖尿病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定量的糖刺激,動態監測服糖后血糖變化,揭示胰島功能與糖代謝能力。正常值為:
空腹血糖<6.1 mmol/L
服糖后2小時血糖<7.8 mmol/L
若2小時血糖≥11.1 mmol/L(伴典型癥狀),可確診糖尿病;介于7.8~11.0 mmol/L則提示糖耐量受損(糖尿病前期)。其對空腹血糖正常者的診斷價值顯著。
中長期血糖監測
2)糖化血紅蛋白
反映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動影響。國際國內指南一致將其≥6.5%作為糖尿病診斷切點;5.7%~6.4%提示可能為糖尿病前期。
HbA1c每升高1%,微血管病變風險增加37%,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18%。國家新規將其納入老年人免費體檢,將極大提升基層糖尿病篩查覆蓋率。
3)糖化血清蛋白
反映近2~3周的平均血糖,適用于血紅蛋白變異(如貧血、肝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血糖監控。
參考區間為10.8%~17.1%,在藥物調整期或透析患者中價值突出。
4)尿液葡萄糖與酮體
尿糖陽性提示血糖超過腎糖閾(約10 mmol/L)、腎小管損傷或使用列凈類藥物;尿酮體陽性提示酮癥,如果程度比較重,需警惕酮癥酸中毒,需聯合血酮和血氣分析等檢測以確定。
5)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有助于評估腎臟健康狀況。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檢測一次。為排除單次白蛋白排泄量不均一的問題,可進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檢查,更有價值。
6)眼底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是糖尿病常見微血管并發癥,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有利于早期發現沒有癥狀的微動脈瘤等病變,及時予以干預,避免出現嚴重的視網膜病變。
7)肱踝指數檢查
糖尿病血管病變很常見,嚴重時可引起血管閉塞、導致糖尿病足壞疽,踝肱指數(ABI)是最常用、最簡單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測量踝部脛后動脈或脛前動脈以及肱動脈的收縮壓,得到踝部動脈壓與肱動脈壓之間的比值。
正常人休息時踝肱指數的范圍為0.9-1.3。 異常結果:低于0.8預示著中度疾病,低于0.5預示著重度疾病。
8)動脈超聲檢查
糖尿病人群易出現大血管病變,血管閉塞、冠心病、腦梗都是糖尿病的常見伴隨疾病,而動脈超聲檢查能早期發現這些病變,比如頸動脈超聲可以判斷管壁有無增厚和斑塊等信息,判斷斑塊的性質及其引起的狹窄程度和范圍,還能有效顯示血管周圍軟組織情況。
下肢動脈超聲對于狹窄和閉塞部位的確定,狹窄程度的評價,了解狹窄或阻塞遠端流出道的通暢狀態及治療后療效觀察均有檢查意義。
9)神經傳導速度/肌電圖檢查
通過神經電生理反應來明確末梢神經病變情況,以明確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以早期干預,避免出現嚴重的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足壞疽。
急性并發癥相關指標
10)血清β-羥丁酸/血氣分析
糖尿病引起酮癥的核心標志物!正常值<0.3 mmol/L,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顯著升高,其與乙酰乙酸比值可從正常的2:1升至16:1。
動態監測可反映酮癥的嚴重程度及治療響應,對于胰島功能缺乏人群(1型或2型晚期)、血糖水平很高的人群、或長期使用列凈類降糖藥物人群有監測意義;在出現明顯酮癥時,同時監測血氣分析可從客觀指標判斷是否已出現酸中毒,并判斷嚴重程度,后續干預力度。
上面的10項檢查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常見的跟血糖控制、糖尿病并發癥密切相關的一些檢查。
糖友在就醫的時候,如果碰到醫生開的檢查要積極應對,如果有疑問和顧慮也可以多問幾次,日常做好血糖管控的同時,平常患者還應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根據具體病情和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控糖計劃。
希望各位糖友們都能控糖穩定,遠離并發癥的困擾!
作者:龍溪
審核:三諾糖尿病門診謝捷醫生
配圖:三諾講糖自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