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綱
肖峰
2025年7月8日,浙江的天空格外陰沉,仿佛也在為這位藝術巨擘的離去而默哀。肖峰先生,這位中國美院原院長、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第二屆理事長,在這一天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3歲。消息傳來,整個藝術界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離去,是藝術天空中一顆璀璨星辰的隕落。作為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第六屆理事長,我懷著無比崇敬與沉痛的心情,追憶肖峰先生的藝術人生。他的一生,是為藝術奮斗的一生,是為教育奉獻的一生,是為科普藝術傳播奠基的一生,他的精神與成就,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間。
紅色藝術的傳奇人生
1932年,肖峰出生于江蘇揚州江都的一個革命家庭,11歲便投身革命,12歲加入新四軍新安旅行團宣傳隊。少年的他,在戰火紛飛中以畫筆為武器,進行抗日宣傳。那些艱苦歲月里的經歷,成為他日后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也奠定了他藝術道路上的理想主義基調。
杭州國立藝專的求學經歷,讓肖峰有幸師從林風眠、黃賓虹、潘天壽、江豐等藝術大家,汲取了深厚的藝術養分。之后,他又與林崗、全山石、邵大箴、錢紹武等同赴蘇聯,在列賓美術學院深造,成為新中國首批留蘇油畫家。留學期間,他深入研究西方油畫技巧和俄羅斯現實主義藝術傳統,同時積極探索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他的畢業創作《辭江南》,將中國水墨韻味巧妙地融入油畫語言,以靈動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江南水鄉的柔美與離情別緒,宛如一首優美的抒情詩,開啟了他在油畫民族化領域的探索征程。
1954年,肖峰(中)在蘇聯與林崗、全山石參觀農展會
歸國后的肖峰,一面在教學崗位上辛勤耕耘,一面滿懷激情地寫生創作。他帶著學生走進山川田野,深入工廠部隊,用自由奔放的筆法和明亮鮮艷的色彩,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的風景畫,充滿了對生命與自然的熱愛,每一筆都飽含著他對生活的深刻感悟。他不拘泥于細節,追求整體的意境與情感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詩意奔放的藝術風格。他與妻子宋韌并肩創作六十余載,共同投身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他們的作品如《拂曉》《白求恩》等,避開了符號化敘事,以真實生動的細節打動人心。《白求恩》曾長期作為語文教材插圖,走進千家萬戶,讓無數人領略到藝術的魅力與力量。
在肖峰先生的創作中,始終貫穿對革命歷史的銘記和對時代精神的歌頌。他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將革命現實主義與人文溫情完美融合,用畫筆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后人能夠通過他的作品,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堅定信念和偉大精神。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杰作,更是一部部生動的歷史教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1983年,出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時的肖峰
改革創新的美院領航者
1983年,肖峰先生受邀出任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第十任院長,這一任期長達13年。在這13年里,他以非凡的勇氣和卓越的智慧,成為美院改革創新的領航者。
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肖峰先生深刻認識到藝術教育必須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他積極推動學院的各項改革,設立“研究生預備班”,親自奔赴全國各地選拔人才,為美院引入了大批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青年力量。這些青年才俊在美院這片藝術的沃土上茁壯成長,成為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他大力推動環境藝術、工藝設計等新專業的落地,確立了設計學科體系,使美院的學科設置更加完善,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他還邀請趙無極回國講學,創立萬曼壁掛研究所,引入當代藝術語言,鼓勵“傳統出新、中西融通”。在他的倡導下,美院形成了開放包容、學術民主的治學氛圍,各種藝術思潮在這里碰撞、交融,激發了師生們的創作熱情和創新精神。
肖峰先生還親手促成美院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這一舉措不僅賡續了老國立藝術院和國立藝專的文脈,更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從此,“中國美術學院”這一國字號校名,成為中國美術教育的一面旗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學子前來求學。他為象山校區的戰略拓展奠定基礎,為美院的長遠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美術學院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蓬勃發展,成為全國藝術院校中的佼佼者,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2021年,許江、肖峰、高世名
科普藝術的奠基先驅
肖峰先生不僅在美術創作和教育領域成就卓著,還是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擔任過協會第二屆理事長。在擔任理事長期間,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眼光,深刻認識到科普藝術對于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傳播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他積極組織和參與協會的各項活動,推動科普藝術的創作與傳播。他鼓勵藝術家們深入科學領域,挖掘科學之美,用藝術的形式將科學知識生動地展現給大眾。在他的倡導下,協會舉辦了一系列科普藝術展覽、講座和培訓活動,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和科普工作者的參與,為科普藝術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他還注重科普藝術人才的培養,親自指導年輕的藝術家和科普工作者,傳授自己的創作經驗和藝術理念。他的言傳身教,激發了年輕一代對科普藝術的熱愛和追求,為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在他的努力下,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推動科普藝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3月4日,已是87高齡的肖峰先生,還參加了科普藝術協會會員郭杭建在中央黨校舉辦的《在路上——郭杭建書畫篆刻作品展》,并致辭。
肖峰先生對科普藝術的貢獻,不僅僅在于他組織了多少活動,培養了多少人才,更在于他為科普藝術事業注入了靈魂。他讓科普藝術不再是簡單的科學知識與藝術形式的結合,而是成為一種能夠觸動人心、傳播科學精神、激發人們對科學探索興趣的力量。他的理念和實踐,為我們今天的科普藝術工作者樹立了榜樣,激勵著我們不斷探索創新,為科普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肖峰在《在路上——郭杭建書畫篆刻作品展》上致辭
恩澤后人的精神豐碑
肖峰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提攜和培養年輕人,他對年輕藝術家的關愛和扶持,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受他教誨的人。在教學中,他總是耐心地指導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勇于探索。他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他的課堂,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學生們不僅能學到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能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
在生活中,他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他經常與學生們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他的言傳身教,不僅讓學生們在藝術上取得了進步,更讓他們在為人處世方面受到了深刻的影響。許多受過他指導的年輕藝術家,如今都已成為藝術界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發光發熱,傳承著肖峰先生的藝術精神和教育理念。
肖峰與宋韌夫婦
2025年4月9日,肖峰將他與宋韌一生創作的503件代表性作品全部捐贈給國家,收藏于坐落于西湖畔大慈山下的肖峰藝術館。這些作品穿越了戰火的淬煉,經歷了時代的波濤,承載著新中國藝術教育的探索精神,也記錄著這對藝術伉儷關于美與信仰的漫長堅持。他將這些作品視為自己留給世界的最后答卷,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肖峰藝術館的落成,既是對他藝術人生的永恒紀念,也為杭州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標。這里不僅陳列著他的藝術作品,更傳承著他的藝術精神。無數的藝術愛好者和學子來到這里,欣賞他的作品,感受他的藝術魅力,汲取創作的靈感。他的作品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肖峰先生的離去,讓我們深感悲痛,但他留下的藝術財富和精神遺產,將永遠伴隨著我們。他的一生,是為藝術、為教育、為科普藝術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位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一位教育家的使命與情懷,一位科普藝術先驅的開拓與貢獻。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將繼續秉承肖峰先生的精神,努力推動科普藝術事業的發展,為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傳播科學精神貢獻更多的力量。愿肖峰先生在天堂安息,他的藝術光芒將永遠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
(作者:葛建綱系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理事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