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永定區古竹鄉的百香果種植園內,藤蔓如翠綠的綢緞纏繞枝架,金黃的“欽蜜9號”果實沉甸甸地垂掛其間,在陽光下泛著蜜色光澤。微風拂過,藤蔓輕搖,仿佛搖響了一串串金色的鈴鐺,奏響了鄉村振興的豐收樂章。
這片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山,如今已是福建省內知名的百香果種植基地。2024年,全鄉百香果種植面積達2500余畝,產量750萬斤,產值突破5250萬元,小小果實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果”。
“以前這山頭長滿雜草,現在種百香果,一畝地能產5000斤以上,能掙上幾萬元!”蘇家農場主蘇清娣手持竹籃穿梭在藤架間,指尖輕旋便摘下成熟果實。她的感受,正是古竹鄉書寫鄉村振興答卷的縮影。近年來,該鄉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的決策部署,立足富硒土壤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天然優勢,將百香果種植作為“強產業、促增收、助振興”的核心抓手,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合土地資源,引導群眾開墾荒山,打造規模化種植基地。
品質是產業的生命線。古竹鄉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在移栽、施肥、病蟲害管理等方面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蘇家農場選送的“欽蜜9號”黃金百香果榮獲2024年度福建省百香果果品比賽金獎,晟藝有機微生物生態場選送的同品種產品也摘得銀獎,進一步提升了古竹百香果的品牌影響力。
市場認可是最有力的“金字招牌”。蘇清娣種植的50畝“欽蜜9號”,平均售價達每斤7元,仍供不應求。“我們的果子皮薄汁多、甜度高,去年拿了省賽金獎后,各地商販早早就來訂購。”她指著藤架上即將采摘的果實說道。不遠處,龍巖市永定區古竹鄉晟藝有機微生物生態場的工人們正將分揀好的百香果裝車,這些“黃金果”將通過冷鏈物流銷往全國各地。
“一果興百業”的效應愈發顯著。每年的7-10月豐收季,各地商戶紛至沓來,不僅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更間接推動餐飲、住宿業升溫,形成多方互利共贏格局。今年以來,鄉黨委以“黨建富民強村”工程為引領,推動“千米果廊”項目建設,規劃打造集種植、分揀、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中心,并引導群眾開墾荒山1500畝,讓昔日拋荒地變為“希望田”。
“下一步,我們要讓百香果的甜味更濃、產業鏈更長!”古竹鄉黨委書記白樂巍表示將持續強化黨支部引領作用,盤活更多撂荒土地,推動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如今,百香果的藤蔓已串起古竹的田野與市場、傳統與現代,更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動能。從荒山到“果山”,從零散種植到全鏈發展,古竹鄉正以產業為根、以創新為徑,讓每一顆“黃金果”都成為村民致富的“幸福果”。
(熊川 謝灣塆∣編輯: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