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話題:經濟上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我覺得挺有意思,現實一不如意,人就喜歡懷舊。說說我這個行業,以小見大吧。
2019 年有篇文章比較火叫東三環再無公關名媛,這篇文章還是比較有時代代表性的。
在 2010 年代和以前,公關、廣告行業算是高端圈子。當年那批出入東三環大廈的公關人是紅酒香檳,香奈兒普拉達,現在是可樂、美年達, 當年是selina,queen,現在是公關狗,廣告狗,甚至現在想當狗都快當不上了。
之后,行業越來越不景氣,好在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最后一波紅利,后來這波人,運氣好點的都去了 BAT 字節跳動,成為他們最后的輝煌,運氣差點的輾轉多個公關、廣告公司,一直顛沛流離,沒有一個好的歸宿。
回到這個行業比較火的時候,我是做社會化營銷的,基本上從 2011 年左右微博營銷火了開始,當時是個品牌都要做微博營銷,隨后微信,知乎,抖音就沒斷過,所謂經濟上行,首先就體現在工資上。
當時我在一家中型公關公司做文案,一起的同事在干了一年多之后,工資直接翻倍去了藍標,當時我羨慕得不行。
我當然沒想到,不到一年之后,我也以翻倍的工資去了另一家當時非常有名的社會化營銷公司,就是做杜蕾斯微博的那家,也算行業的當紅炸子雞了,那會工資能到 1 萬多,像我這種出身比較差,大學也比較差的,是從來沒想到能達到過這個數的,甚至這輩子都沒想過。
在這家公司的時候,是社會化營銷最火的時候,當時BAT 開始成為互聯網領頭人,大量挖比較有名公司的創意人。
這也催生了一批高新,他們想要的人過去立馬翻倍, 1 萬的給 2 萬,1萬 5 的給 3 萬,這絕對是經濟上行的體現吧。
我記得那時候中國的領英剛開始運營,在上面更新簡歷的不多,有一個同事更新了簡歷,獵頭立馬聞風而動,后來他也雙倍工資被挖到了美團。
在這個行業干了差不多 5 年之后,我同時拿到了騰訊和特斯拉的 offer,這也是經濟上行的表現,市場對人才需求大,工作很快就能找到,甚至很多時候不用自己找,工作直接找到你,跟現在大廠畢業之后都好久找不到工作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是 2015 年。
那兩年還有個特點,在萬眾創業的呼喚下,創業公司可以說雨后春筍,即使你去不了大廠,去一些互聯網創業公司,能拿到的待遇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那時候是高薪職位多,工作也好找。
當時我聽過最夸張的一件事兒是,有一個人不到兩年內換了5份工作,工資從5000直接干到了兩萬,拿到今天,你能想象嗎。
因為當時資本也有錢,當時的情況是資本手里有大量的錢,不知道投什么,所以大量的創業公司一點都不缺錢,他們可以高薪招聘人才,跟現在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特斯拉做了大概 2 年,我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做的是汽車互聯網平臺,大概是 2017 年底,當時有多夸張,這家公司天使輪就融了 3 億人民幣。
2018 年有句話很火:2018 年是過去 10 年最差的一年,是未來 10 年最好的一年。這句話就不多說了,不過就我的公司來說,天使輪融資 3 億,我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成了巔峰。
接下來公司很快陷入困境,直到 2020 年在種種困難下,徹底宣告關門。
回頭來看,2010 年到 2019 年,是80、90 后公關廣告圈最好的 10 年,經濟上行表現在,這個圈的人被大廠瘋狂挖角,找工作隨便找,根本不擔心失業,換工作從來沒有降薪這么一說,平薪都不可能,漲薪 30% 是打底,談好了直接翻倍。不管是創意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大量崛起,并且待遇不差于大廠。
現在想起來,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境界猶在眼前,不過那個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