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針對15塊棉田的詳細調查結果,如同一記警鐘,在棉農和農業技術人員的耳邊敲響。此次調查所揭示的棉田現狀,令人憂心忡忡,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當前棉田管理面臨的嚴峻挑戰。
從調查數據來看,每塊棉田中,大于 2 厘米的大桃數量在 4~7 個,平均下來有6個,群高處于80~100厘米,且頂部果枝伸長過快。目前,棉田整體水分充足,并不干旱,但多數棉田卻呈現出旺長的態勢。這種看似“生機勃勃”的表象下,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棉株株高偏高,大行間植株過于茂密,郁蔽現象嚴重,就像一層厚厚的綠色幕布,遮擋住了陽光和空氣的流通。底部葉片因長期處于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逐漸黃化,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和活力。旺長還導致根系衰老加快,就像一棵大樹的根基被侵蝕,后期極易出現脫肥早衰的情況。
結鈴情況也不容樂觀。伏前桃數量較多,1~3臺果枝結鈴情況良好,這讓人稍感欣慰。然而,4~6臺果枝空的現象卻十分突出,中空棉田占比頗高。當前棉田中空,就像一個失衡的天平,勢必造成頂三臺催長成鈴,形成一把“扇”,進一步加劇行間郁蔽。如果此時田間濕度較大,底部棉鈴就如同浸泡在水中,極易腐爛,蕾鈴脫落也會加劇,棉農一年的辛勤付出可能就會付諸東流。
這一現狀給棉田管理敲響了警鐘,當前田管的核心任務十分明確——抑制中空導致的蕾鈴脫落問題進一步蔓延,將防脫落與防早衰作為當前田管的重中之重。那么,究竟該如何行動呢?關鍵在于精準把控水肥。
控水是抑制旺長勢頭的關鍵一環。要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合理安排灌溉時間和水量。建議 8~10 天輪灌一水,每水不超過4小時。這樣可以避免水分過多導致棉株徒長,就像給一匹脫韁的野馬套上韁繩,讓它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生長。同時,也能防止根系因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而缺氧早衰,保證根系的健康和活力。
控肥同樣不容忽視。要減少氮肥的過量使用,因為過多的氮肥就像給棉株打了一劑“興奮劑”,會加速其生長,導致旺長。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建議增量滴施1~2公斤磷酸二氫鉀和腐殖酸類肥料。磷酸二氫鉀就像棉株的“營養補品”,能夠增強棉株的抗逆性,讓它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腐殖酸類肥料則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棉株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此外,每10天要進行一次封頂控,重點控制頂部果枝、葉枝和贅芽過快伸長。這就像給棉株進行一次“修剪整形”,讓它更加勻稱、健康地生長。
7月下旬是棉田管理的最后窗口期,我們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三管齊下,控水、控肥、封頂控同步進行,保住中上部棉鈴,才能守住全年的收成。讓我們行動起來,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辛勤的汗水,為棉田的豐收保駕護航!
一家之言,難免偏激和不足,請酌情閱讀,如有異議和建議請文后留言交流。
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