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這場讓平臺大賺特賺的游戲,在小商家扛不住后,巨頭品牌也扛不住了,一個接一個排著隊,開始炮轟,但這些餐飲巨頭,真的在外賣平臺面前有話語權嗎?
——題記
小柴發現了互聯網行業的一個規律,即某一個賽道,核心玩家如果有兩個,那么這個行業基本上會一直風平浪靜,如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那立馬會亂成一鍋粥。
不信,你掰指頭細數下,電商行業,在經過一輪大戰后,逐漸成為淘天與京東組成的一山兩虎的格局。
但突然,拼多多橫空出世,這個行業又開始暗流涌動,每天那是吵不完的架,打不完的價格戰,什么百億補貼,成為運營的日常。
再到外賣行業,美團和餓了么組成的格局,穩定了好多年了,突然,東哥一聲吼,打著給騎手兄弟們繳五險一金的旗號入場后,這半年,外賣行業每天都是驚濤駭浪,就沒消停過。
從各方隔空互喊,到互抖黑料,整個消費互聯網已經很久沒像今年這么熱鬧了,起初,大家都在為這樣的競爭拍手叫好。
有人說,有競爭,外賣員的收入就能提高了,不再會是困在算法里被壓榨的工具了;也有人說,這樣的競爭好,可以卷商家的品質,幽靈外賣、預制菜什么的也能被進一步打擊了……
更有人說,平臺之間如果有足夠大的競爭空間,那么對于商家來說,動不動各種費用加起來20-36%的抽成,終于能降一降了,商家有了利潤,就能間接推動食品安全。
可是萬萬沒想到,這些好的方面,他們并沒有那么強烈的去卷的動力,并再一次印證了商業的競爭,從來都是換湯不換藥,原來資本巨頭們,只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且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無限的「內卷」。
新一波的外賣競爭,也沒能逃脫這個魔咒,當口號戰轉成貼身肉搏的時候,他們拿出來的依然是最能吸引消費者的「價格戰」。
而這一輪的價格戰,到底有多猛烈,說實話,外賣這玩意被發明出來的頭幾年,也沒這么猛烈過,比如每天掛在熱搜上的18-38元的大額券、0元購,甚至負4元購。
而當毫無技術含量的價格戰再次打響,業內對于這種競爭方式的擔憂開始擔心了起來。
而在上周,小柴也撰文,分析了這場外賣大戰到底誰在掏錢,引發強烈關注「從0元購到負4元購,外賣平臺豪爽價格戰在榨干誰?」
在這篇文章中,小柴結合各維度數據,得出了一個非常細思極恐的結論,就是商家如果不參加外賣大戰,那么會被平臺斷流,而參加意味著,一單如果補貼10塊,商家就要拿出至少9塊,而平臺,看上去補了一塊,然而,各種爆單,讓平臺整體下來,利潤翻了幾倍。
也就是說,外賣大戰表面上看上去是平臺的豪爽,然而,這是一出慷他人之慨、解旁人之囊的戲碼,最終出血的則是商家,真可謂利之盜、德之賊。
而當商家的利潤被榨干,我們的外賣行業會發什么什么?最簡單的就是上一輪外賣大戰,打出來的幽靈外賣,到現在還沒消化完。
而這一輪更加粗暴猛烈的價格戰,又會催生出什么樣的外賣環境?事實上,持續了兩周的外賣大戰,已經讓不少商家苦不堪言了,比如有商家表示,實付9.9元米粉店家到手不足1元!
還有奶茶店老板表示,自己加幾個員工累死累活干了十幾個小時,最后一盤賬,利潤只有400元……
當然,這還不算慘的,畢竟你不還有一單1塊錢,一天400元的利潤嗎?
更慘的是,在補貼轉移這場大戲里,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虧損了,也就是他們出了門店、出了食材、出了人力,最后還要倒貼錢,更尷尬的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那么開店的目的是賺錢,當店家開始賺錢,對于消費者來說,將會有什么結果呢?
那大概是,還有良心的店關門歇業,索性不做外賣了,而堅持做的,為了尋求利潤,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電商大那一套,先漲價用券后降價,二是只能偷工減料、縮減人力等各項成本,那么什么幽靈外賣,也就成了預料之中。
對于先漲價后降價這一套路,事實上,這波外賣大戰以來,不少消費者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就是在奶茶這些大額減、0元購品類之外,很多品類正在偷偷的漲價,外賣比堂食普遍貴30-40%。
還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自己經常吃的兩家店都提高了起售價,用完大額券后,甚至跟之前的價格沒差。
而只是外賣漲價也就罷了!很多餐飲店,堂食也跟著一起漲,換句話說,外賣大戰三個月的補貼,消費者要付出餐飲店三年漲價的后果。
除了價格的雙標,堂食與外賣食材的雙標,或許更加普遍。
還記得前兩天,小柴報道的一個案例,也是目前餐飲行業的一個常態——「堂食與外賣的雙標」,就比如前兩天熱搜上的一個話題,有燒烤店老板表示,來堂食的客人,牛肉都是現宰現殺,而外賣一般都是冷凍肉。
老板表示,平臺抽太多,不搞雙標活不下去,而冷凍肉也就算了,據稱這些冷凍肉,為了讓外賣客人嘗不出來,還是提前加各種料腌制好后冷凍。
無獨有偶,這兩天,掛在熱搜上的還有另一個話題——堂食用鮮肉現炒外賣用凍肉預制菜。
而這樣的事,似乎也成了餐飲行業近段時間以來被默認的普遍性存在的潛規則。
正如有網友所說,當外賣開始倒貼的時候,商家會做賠本的生意嗎?
那么當他們持續虧損,當他們需要找利潤的時候,堂食還會擺正現宰現殺現炒嗎?
或許,外賣大戰,短時間內,消費者看上去是薅到了羊毛,得到了便宜,然而,終究需要用自己的健康為幽靈外賣、預制菜、科技與狠活買單的。
顯然,所有的價格戰、低價內卷,最終的走向都是劣幣驅除良幣,這樣的結果,外賣行業我們經歷過一次了。
而同樣,放眼整個消費市場也是一樣,電商平臺的低價內卷,正在把各行各業推向深淵。
或許,也正是怕這種情況的發生,上周五,當平臺準備在周末兩天繼續「撒幣」的時候,市場監管總局約談三家餓死買平臺企業,要求平臺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
然而,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這些平臺雖表面上有所收斂,但實際上,低價內卷的戲碼,還在持續。
比如0.5元買三杯奶茶的案例還在瘋狂地上演……
滿60減40、滿60減50的大額券,還在持續的撒……
0元購,也并沒有消失……
顯然,約談這樣的事,不知道平臺愿不愿意當回事,但至少現在看來,一切照舊!
因為對于平臺來說,似乎這樣的低價內卷,他們愛在骨子里了,不僅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還能賺更多的用戶和市場份額。
而當約談一切照舊后,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超過十個省市餐飲行業協會陸續發布相關倡議書,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競爭。
當然,可以預計,連市監總局的約談都沒起到多少作用,更別說這些名不正言不順的什么協會了!
除了約談和協會集體發聲抵制外賣戰,最近不少大型連鎖餐飲的老板,也在排著隊,一個接一個聲討、炮轟外賣大戰。
先是,嘉和一品劉京京發長文言辭激烈的痛批外賣大戰,直言,所謂的補貼,就是對商家的血腥掠奪,實體商家被平臺裹挾,慢性死亡……
她表示,這樣的補貼,平臺出三元,商家出7元,你不參加補貼,就沒有流量,你去參加了,結果是員工累趴了,餐廳賠干了!
她也提到,當顧客習慣了外賣低于成本價就餐,那么堂食的人就會減少,當有品質,有良心的餐廳都倒閉完了,面對高昂的成本,用戶還能吃上安全的飯菜嗎?
「五萬億餐飲民生行業,還要被平臺的瘋狂,裹挾到幾何?」
她同時呼吁,平臺不應再裹挾商家,參與巨額補貼,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線;那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食品安全風險越來越大;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應該被明令限制……
劉京京最后也談到,「瘋狂的補貼,只是資本掠奪的把戲,終將會散場。但被補貼摧毀的價格體系、被騎手汗水浸透的安全隱患、被平臺榨干的商家血汗一一所有的代價早已銘刻在行業肌理中?!?/p>
在劉京京之外,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呼吁外賣平臺把定價權」還給商家的話題也沖上熱搜……
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時,用數個「瘋狂」表達自己對眼前這場外賣大戰的感受。他表示,外賣平臺強行推低價單,商家完全喪失定價權,陷入兩難境地。他呼吁國家規范外賣平臺,將定價權交還商家。
在這場「非理性」的混戰中,他坦言,餐飲生態已經被破壞,但商家「一點辦法都沒有」。
除了劉京京和賈國龍,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也公開控訴外賣大戰,她表示,一是門店太忙,服務人員跟不上,這個不會太長久;二是產品價格會持續下降,很難恢復到正常價格水平,顧客會認為低價反而是正常的了。
其坦言,商家并無選擇權,只能被動參與。
而劉京京,也在上一封小作文發出引發行業共鳴后,昨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再次補刀呼吁:平臺收手吧!
而顯然,這場非理性、低價內卷、劣幣驅除良幣的外賣大戰,不僅在給食品安全問題埋下一顆顆雷,更重要的是,外賣平臺利用規劃化霸權,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把手伸的太長了,正在破壞整個餐飲行業。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有羊毛,不薅百不薅,但資本的羊毛,從來不會那么容易薅,當它給自己打上麻藥,讓你薅的時候,這些羊毛,可能不是平臺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薅的羊毛,它們一定會加倍收回去,因為他們本不是羊,而是滿嘴獠牙、血盆大口的吸血鬼……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貳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