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鵬飛 通訊員 張志剛
暑假到來,“神獸”出籠,兩個月的“脫管期”讓家長倍感“頭痛”。面對“年年見”的老問題,濱城區秦皇臺鄉給出了新答案。
早上八點剛過,家住鑫隆小區的李舒晴背著書包走出了家門,直奔“家門口”黨群服務中心的“秦學社”托管班。
往年,“吃飯、玩耍、寫作業、看電視”就是李舒晴的暑期日常生活。如今,她與其他三十多名小伙伴一起,開心地迎來別樣的暑期生活。
上午8點半,鑫隆新村的教室里慢慢安靜下來。志愿者老師把空調調至舒適的溫度,30多名一到五年級的學生,有的閱讀書籍,有的認真寫作業,孩子們在涼爽中沉浸于知識的世界。
為緩解家長看護壓力,讓孩子們的假期多姿多彩,7月15日起,秦皇臺鄉10個新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暑期托管服務,300余個孩子就近“入托”,繼續實現51個村居(小區)全覆蓋,解決了孩子暑期“看護難”。
“我平時工作挺忙的。孩子放假也顧不上,現在有了暑假托管班,不僅能讓孩子完成暑假作業,還能學到好多豐富多彩的課程,孩子在這里過得非常充實、快樂,我們家長也很放心。”每天上午,村民王平把孩子送到托管班,便放心上班去了。
托管期間,給孩子們安排什么課程?“除了安排適當的暑假作業輔導課,我們深入挖掘社會和學校資源,結合實際構建‘作業輔導+特色課程’,即‘1+N’模式多元化課程體系,這樣既能讓孩子們既完成暑假作業,又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秦皇臺鄉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劉玉潔說。
手工剪紙、打羽毛球、作業輔導、下象棋、自然科學、心理疏導、安全教育……各種豐富多彩的興趣課堂讓學生們的假期變得與眾不同。
開設公益托管班,最難的還是人手問題。據了解,秦皇臺鄉通過與上級部門對接,招募了20多名大學生參與托管服務,并邀請學校教師、返鄉大學生、非遺傳承人等志愿者積極參與其中,讓孩子們離校不離教。
志愿者胡佳凝,是秦皇臺鄉走出去的一名大學生,這個暑假,他選擇回家當“老師”,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充實孩子們的假期生活。
說起為何選擇回家鄉當志愿者,胡佳凝笑著說,“我覺得公益托管活動對農村的孩子非常有意義,希望能把學的一些知識傳遞給這些小朋友們,讓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同時,這次志愿服務經歷也讓我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鞏固公益托管班實踐成果,積極探索多種多樣的假期托管服務常態化機制,匯聚多方智慧力量,拓寬課堂資源渠道,滿足孩子們學習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需求,切實解決假期家長看護難題。”秦皇臺鄉黨委書記張碩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