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書里那些將領謀士,一個個都被后人敬佩了幾百年,那段三國的故事,也被翻來覆去說了無數遍。
可即使是這樣,書里還是藏著不少謎團,到現在都沒人能徹底說清楚。
其中,孫尚香這個人物就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疑點——她的父親孫堅在她哥孫權9歲時就去世了,而她比孫權還小11歲,這怎么算都不對勁啊!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歷史記載出錯了,還是她根本不是孫堅的女兒?
歷史上的年齡計算
先說正史上的記載。孫權出生在182年,他爹孫堅在191年就死了,當時孫權才9歲。
按照歷史記載,孫夫人比孫權小11歲,那她應該是193年出生的。
可問題來了,孫堅191年就不在了,193年出生的孫夫人怎么可能是孫堅的女兒?
這事看起來就很離譜。我們知道古代沒有DNA鑒定,也沒有出生證明,記錄年齡這事有時候挺隨意的。
有學者認為,孫夫人的實際年齡可能被記錯了。
東漢末年時期戰亂不斷,孫家又是軍閥,記錄一個女孩子的出生年份可能不那么重要。
也許孫夫人實際上比記載的年齡大不少,說不定她比孫權小不了那么多,或者甚至是孫權的姐姐也有可能。
另一種可能性是,孫夫人壓根就不是孫堅親生的。
按《三國演義》的時間線來看,孫尚香其實并不是孫權同父同母的親妹妹,而是孫權母親的妹妹,吳國太的親生女兒。
說白了就是孫權的姨母所生,也就是孫權的表妹。這樣年齡上就說得通了。
我們知道,在208年赤壁之戰后,孫劉聯盟剛剛建立,第二年孫權就把妹妹嫁給了劉備。
當時孫權26歲,劉備都47歲了,而孫夫人按記載才15歲,這年齡差也是夠大的。
這門親事絕對是政治聯姻,目的就是鞏固孫劉兩家的關系,對抗曹操。
孫尚香可不是“善茬”
說起孫夫人的性格,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女子。
正史上說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簡單說就是性格彪悍,像她那幾個兄弟一樣厲害。
想想看,孫堅是什么人,東吳開國元勛;孫策又是什么人,短短幾年就打下了江東基業。
孫權呢,三國里最長壽的一個,統治東吳數十年。孫夫人有這些兄弟的風格,那肯定不簡單。
更嚇人的是,她身邊還有一百多個帶刀侍女。
你沒聽錯,不是普通的丫鬟,是拿著刀的!
這在古代可不多見。一般的貴族女子身邊帶個丫鬟婆子啥的很正常,但帶著一隊武裝力量,這就很特別了。
據說劉備和她結婚后,心里總是有點發怵,"心常凜凜",就是說總覺得有點不安全的感覺。
想象一下,你娶了個老婆,她身邊帶著一百多個拿刀的姐妹,天天在你家晃悠,你能睡得安穩嗎?劉備可能晚上睡覺都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
這也是孫權對這個妹妹的重視和信任。
讓她帶著這么一支力量嫁到劉備那里,一方面是保護她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監視劉備的一種方式。
畢竟在那個年代,聯盟是很脆弱的,誰知道劉備會不會突然反水呢?
真假招親?歷史和演義有點不一樣
說到孫劉聯姻這事,《三國演義》和正史的說法差別挺大的。
在《三國演義》里,這樁婚事被描述成了周瑜的一個陰謀。
周瑜想借著招親之名把劉備騙到東吳,然后扣留他當人質,甚至可能殺了他。
幸好諸葛亮早就看穿了這個計謀,讓趙云帶著五百精兵暗中保護,最后成功化解了危機。
但正史《三國志》可沒這么多戲劇性的內容。真實的歷史很可能就是一樁再普通不過的政治聯姻。
赤壁之戰后,孫劉兩家需要鞏固聯盟關系,通婚是最直接的方式。孫權主動提出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也欣然接受了這門親事。
不過即便是正史版本,這段婚姻也充滿了政治色彩。
劉備對這位孫夫人似乎并不怎么親近,甚至專門為她修建了一座"孫夫人城",讓她住在那里。
這感覺更像是禮貌性地把她安置在一個體面的地方,而不是真的把她當成親密的伴侶。
畢竟劉備當時已經有了甘夫人,孫夫人這個"二房"的地位估計不會太高。
209年孫劉聯姻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占領益州,實力比較弱小,確實需要孫權的支持。
但到了211年,劉備開始入蜀發展,形勢開始發生變化。隨著劉備實力的增強,這段政治婚姻的作用也在減弱。
孫夫人想帶走阿斗
211年,劉備入蜀開始了他的西部發展戰略。這時候孫權覺得時機到了,派人去接回孫夫人。
表面上看是因為思念妹妹,實際上可能是因為劉備越來越獨立,這個政治聯姻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有意思的是,孫夫人臨走時想把劉備的兒子阿斗(也就是后來的劉禪)一起帶走。
這個情節在《三國演義》里被寫得很生動,孫夫人強行要帶走阿斗,最后被趙云和張飛聯手阻止,才保住了阿斗。
為什么孫夫人要帶走阿斗呢?
從政治角度看,如果能把劉備的兒子弄到東吳,那就等于握住了一張重要的牌,可以在未來對劉備施加影響。
從個人感情角度看,也許孫夫人是真的把阿斗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舍不得離開。
畢竟阿斗的生母甘夫人在208年就去世了,孫夫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母親的角色。
不管怎樣,最終阿斗沒有跟孫夫人回東吳,而孫夫人自己則回到了家鄉。
奇怪的是,從此以后,歷史記載中再也沒有提到過孫夫人。
她在東吳的后半生過得怎么樣,是否再嫁,甚至她的死亡時間,都成了謎。
作為一個曾經風光一時的政治人物,就這樣默默地消失在歷史中,確實有點遺憾。
孫尚香的名字之謎
說到孫夫人,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習慣叫她"孫尚香",但你知道嗎,這個名字在正史中根本就不存在!
正史《三國志》里只稱她為"孫權妹"或"孫夫人",就是沒有提到她的具體名字。
"孫尚香"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元代的戲劇《甘露寺》中。
后來的小說、戲劇、電視劇沿用了這個名字,慢慢地,人們就認為孫夫人就叫孫尚香了。其實這完全是后人的創作,并非歷史事實。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提到孫堅有個女兒叫"孫仁",有些人認為這可能就是孫夫人的本名。但這也只是小說中的說法,沒有確切的歷史依據。
為什么歷史上不記載女性的名字呢?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普遍較低,史書往往不會詳細記載女性的個人信息,包括名字。
特別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即使是權貴家的女兒,也往往只以父親或丈夫的名字為標識,如"孫夫人"、"甘夫人"等。
這也從側面看出古代社會的男權文化。女性即使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很難在正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和事跡。
孫夫人作為孫劉聯盟的重要紐帶,卻只能以"孫權妹"或"孫夫人"的身份出現在歷史中,她的個人故事幾乎被完全忽略了。
《——【·結語·】——》
孫夫人這個歷史人物,身上充滿了謎團。
她的出生年份與孫堅去世的時間不符,她的真實身份成謎,她的名字后人創作,就連她的結局也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扮演了重要的政治角色,是孫劉聯盟的重要紐帶。
歷史上的真相可能永遠無法完全還原,但這些謎團反而讓這位三國時期的女性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資料來源:
《三國志·吳書》裴松之注、《資治通鑒》司馬光、《三國演義》羅貫中、《甘露寺》元代雜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