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隴劇院為研學師生舉辦《大河東流》專場演出 助力文化傳承與文旅融合
7月21日晚,省隴劇院百姓戲曲劇場舉辦了大型隴劇《大河東流》專場演出,觀眾是正在蘭州進行研學交流的酒泉市肅州中學師生120余人。此次觀演活動是肅州中學師生暑期赴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展“百年附中覓勤慎誠勇,交流互鑒促兩校合作”主題研學夏令營的重要文化體驗環節。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甘肅省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大河東流》以20世紀30年代蘭州抗戰為背景,聚焦黃河筏客子群體,講述了劉、王兩家兩代人從恩怨糾葛到攜手運送抗戰物資的故事。劇中融入中山鐵橋、黃河水車、羊皮筏子等地域符號,以及牛肉面、灰豆子、手抓羊肉等特色飲食文化,通過“一唱眾幫”的隴劇“嘛簧”特色唱腔,將“羊皮筏子賽軍艦”的故事搬上舞臺。該劇自2024年5月首演以來,已在全國各地演出50余場,并于今年6月登陸央視戲曲頻道,吸引百萬觀眾線上觀看。
演出當晚,省隴劇院百姓戲曲劇場內氣氛熱烈。觀眾們隨著朱槐花、劉金城等角色的命運起伏,深切感受到黃河兒女在民族危亡之際的家國情懷。劇中“祭河神”一幕,演員們踩著鏗鏘的太平鼓點起舞,既展現了對母親河的敬畏,也彰顯了中華兒女共赴國難的擔當。“隴劇《大河東流》以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歷史內涵,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時代變遷。作為教育者,我深受啟發,更加堅定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肅州中學教師陳永亮表示。
“第一次在舞臺上看到羊皮筏子的故事,課本里的黃河文化突然變得鮮活起來,中山鐵橋、牛肉面這些熟悉的符號出現在劇中,感覺家鄉的歷史離自己特別近。”肅州中學學生黃海娜說。學生王新翰表示:“演出將甘肅的歷史、文化與民俗元素巧妙融入故事情節,通過人物命運的起伏展現了歷史的滄桑變遷,比課堂講解更具感染力。演職人員的表演精彩紛呈,唱腔優美動人,讓我深刻領略到傳統戲曲的魅力,也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蘭州本土文化故事,看得人熱淚盈眶”“蘭州方言,蘭州特色美食,中山橋、白塔山,太親切了”……同學們邊走邊聊。
《大河東流》植根甘肅本土,尤其“羊皮筏子”這一獨特的水上交通工具,正是當下甘肅夏季旅游的熱點之一。近期,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眾多省內外游客慕名前往黃河蘭州段等地,親身體驗乘坐羊皮筏子,感受黃河風情,而劇目演出恰好與這一熱點形成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省隴劇院全體演職人員正全力以赴投入“2024-2025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劇目錄制的緊張工作中。盡管如此,劇院依然高度重視此次面向研學師生的演出任務,克服困難,精心排練,確保了演出質量,體現了國有文藝院團服務社會、普及藝術的責任擔當。
此次專場演出,是省隴劇院積極履行藝術普及教育職能、服務青少年美育的具體實踐。它為肅州中學與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兩校師生的研學交流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有效促進了青年一代對甘肅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隴劇的認知、了解和認同,為本土文化的傳承播撒了種子。
來源:甘肅省隴劇院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