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中美貿易很好,暗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
在此基礎上,貝森特說俄羅斯和伊朗都受到國際制裁,而中國是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買家,最高可能面臨100%的二級關稅。
繼而貝森特表示,相較于達成貿易的時間,美國更重視貿易協定的質量,美國政府不會為此貿然行動。
貝森特的這番表態,蘊含兩重含義。一重是中美貿易還沒談下來,最起碼目前還沒有簽署正式的貿易協議;第二重是石油貿易,將會是美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新籌碼。
貝森特這看似不著急的背后,背后其實已經火急火燎了。因為根據貝森特的說法,中美在8月初,會有新一輪的貿易談判。這時候放出要對中國進行“二級制裁”征收100%關稅,其目的已經不言自明。
但很明顯,這種做法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
早在7月14日,特朗普在和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后,宣布了兩項針對俄羅斯的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制裁和俄羅斯進行石油貿易的主要國家,對這些國家進行二級制裁——征收100%的關稅。
當時中方的回應很直接,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向美方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美國的二級制裁也好,100%關稅威脅也罷,中國不會因為美國任何的單邊制裁,改變自身的經貿政策。這就說明美國造出來的新籌碼,還沒實施,就已經破產了。
這就把美國擺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中美貿易協議繼續談下去,不可能朝著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這就等于宣布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失敗,因為頭號“對手”解決不了,后面的小弟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會跟著特朗普的指揮棒走。
如果中美貿易談不下去,直接宣布談崩了。特朗普能接受,特朗普的選民可無法接受,肯定會用腳投票,共和黨中期選舉和4年后的大選也可以提前宣告結束了。
所以中美貿易,只能談下去,而且只能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談下去。
另一邊的中國,軟硬不吃,手里還握著稀土這顆王炸,特朗普是一點好處都討不到。這才造了“二級制裁”這張牌。
“二級制裁”這個籌碼也不夠用,那就只能再想其他辦法了。美國這次把目光投向了南海,準備拿南海問題當成籌碼來湊數。
7月2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訪問美國。美國國務卿赫格賽斯和國務卿魯比奧分別和小馬科斯舉行了會面。兩人都重申了美國會致力于遵守《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美國將保衛菲律賓,增加軍事資源投入以震懾中國。
赫格賽斯表示,這項條約適用于中國在南海針對菲律賓武裝部隊、飛機、公共船只以及海岸警備隊的武裝襲擊。美國不尋求對抗,但美國已經做好了準備。
去年7月份中菲達成協議后,南海局勢就已經相對平靜,中方也正在積極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簽署和落地。這時候美國非要橫插一腳,說什么要在南海加強對中國的威懾能力,除了給小馬科斯加加油之外,只能理解為為中美貿易談判繼續收集籌碼了。
這其實說明,美國手中已經無牌可打了。更重要的是,中國手中的稀土牌正在持續收緊。根據觀察者網7月22日的報道,中方正在嚴厲打擊戰略礦產資源的走私活動。之前有媒體表示,美國為了繞過中方出口管制,從墨西哥和泰國等第三國拿到了部分關鍵礦物。
7月19日,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最高檢、最高法等多部門,組織聯合打擊礦產走私專項推進會,嚴打國家戰略礦產對外出口。這無疑是再次收緊美國的科技命門。
而美國雖然口口聲聲喊著要建立一條獨立的關鍵礦產供應鏈,折騰好幾年后,結果依舊是無疾而終。面對中方的稀土反制,美國根本無法應對。
所以可以明顯看到,特朗普自發動關稅戰以來,其態度一直在軟化。一開始唱高調,要制造業回流美國,縮小貿易逆差,讓崗位回到美國。現在這些都不提了,縮小貿易逆差的方式也變了,開始喊著要中國采購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減少貿易逆差。
但是這種方式只能短時間內起到作用,長期來看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但好處就是特朗普又能宣布自己“贏了”,在小弟面前面子保住了,對內也有個交代。
這次再拿南海問題來做文章,也沒什么作用。從2016年南海對峙,美國兩艘航母落荒而逃之后,美國就已經喪失了在南海的主動權,現在想要以南海問題訛詐中國,那更是沒門,中方也不介意再和美國來一場對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