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5 年 7 月 10 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日本外相巖屋毅。巖屋毅表示,日方將認真對待歷史,面向未來,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而這一表態的背后,是日本在外交層面正經歷的深刻變化,尤其是在美國一系列 “壓力舉措” 之后。
貿易(資料圖)
回溯美日關系,貿易摩擦可謂是貫穿其中的一條 “暗線”。自 20 世紀 60 年代起,美日貿易戰的大幕徐徐拉開,在隨后的三十余年間,雙方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激烈交鋒。紡織品、鋼鐵、彩電、汽車、半導體、電信等行業,無一幸免地被卷入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以汽車行業為例,在 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大量日本汽車涌入美國市場,對美國本土汽車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引發了美國國內大規模的抗議潮。最終,日本不得不采取汽車廠家赴美投資、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國內關稅等妥協手段。這場貿易戰不僅深刻影響了兩國的經濟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此后美日關系的格局。
時光流轉至當下,美日貿易摩擦再度升溫,且呈現出更為激烈的態勢。今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實施所謂 “對等關稅”,日本迅速成為首批啟動對美談判的國家之一。從 4 月至 6 月,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兼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先后 7 次訪問華盛頓,雙方進行了密集協商,試圖達成協議。然而,由于在汽車、大米等關鍵產業上,石破茂政府受國內政治因素制約,難以作出讓步,談判效果有限。7 月 7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給石破茂的信,宣布從 8 月 1 日起對日本輸美的所有產品均征收 25% 的關稅。這一舉措無疑給本就緊張的美日貿易關系 “火上澆油”。
貿易(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日本國內反應強烈。7 月 10 日,石破茂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日本需要努力在安全保障、能源和糧食等領域 “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變得更加獨立。9 日,他在一次街頭演講中更是直言,日本與美國的關稅談判 “是一場賭上國家利益的戰斗”,質問 “怎么能忍受被對方看扁”,強調即便日本是美國的盟國,也必須 “堂堂正正地說出來”,日本政府會保護應當保護的事物。這些言論表明,日本在面對美國的經濟壓力時,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外交和安全策略,試圖尋求更多的自主性。
在美日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日關系卻出現了積極的變化。7 月 10 日,王毅會見巖屋毅時指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希望日方深刻汲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此基礎上,共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巖屋毅回應稱,日中關系近來取得一系列積極進展,展現雙方關系應有的狀態。日方將認真對待歷史,面向未來,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各層級往來,推動各領域合作。
日本在此時選擇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背后有著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美國的關稅壓力使得日本迫切需要尋求新的經濟合作空間和外交突破口。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對日本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有助于日本緩解美國關稅帶來的沖擊,拓展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日本也意識到,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符合其自身的長遠利益。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中日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通過加強合作,雙方能夠實現互利共贏,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貿易(資料圖)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日關系既面臨著諸多機遇,也存在著一些挑戰。雙方應抓住機遇,加強在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同時,對于存在的分歧和問題,應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避免讓矛盾升級。對于美國在地區事務中可能采取的干擾舉措,中日兩國也應保持警惕,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和利益。
總之,日本在被美國 “毒打” 后的外交轉向,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們期待日本能夠真正踐行其承諾,認真對待歷史,與中國攜手共進,推動兩國關系邁向新的高度,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