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五育并舉”研學夏令營。受訪單位供圖
七月的陽和土家族鄉漁浦村,暑氣漸盛,但孩子們求知的熱情卻絲毫未減。7月18日至19日,共青團慈利縣委攜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湖南張家界(慈利)站,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五育并舉”研學夏令營。40余名鄉村少年在這里收獲了知識與成長,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心里不舒服的時候,就像氣球吹太滿會炸,咱們得學著慢慢放氣?!痹谛睦碚n堂上,孫佩穎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生活化案例,引導孩子們認識情緒的多樣性,并學習理性管理情緒的方法,她用“氣球吹太滿會炸”的比喻,讓孩子們明白要學會“慢慢放氣”,從而在互動中悄然培養健康的心理素養。
“女巫的毒藥”游戲里,王亞君老師的巧妙將成語、古詩詞融入其中,讓傳統文化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孩子們在游戲中積極思考,踴躍闖關,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汪楠智老師結合真實案例,為孩子們講解反詐知識,“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防騙準則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王宇航老師則跪在地上示范心肺復蘇,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按壓、吹氣的動作要領。孩子們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這些技能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安全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
定向越野活動不僅考驗孩子們的智力,更是對體能的挑戰。孩子們在限時任務中奔跑、攀爬,在速度與堅持的考驗中正視輸贏,在汗水里培育堅韌品格?!半m然沒拿到第一,但我跑完了全程!”一位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擦著汗,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便是體育精神最樸實的體現。
非遺手指畫課堂上,非遺傳承人王永紅鋪開畫卷,指尖輕點便勾勒出張家界的奇峰。孩子們也學著用指尖蘸墨,有的畫自家門前的小河,有的點出院角的桃花,古老的非遺技藝在一雙雙小手間傳承流轉。
“竹子要洗干凈,竹節才能穿得順溜。”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削竹片、穿風鈴、鋪苔蘚,親手把山里的材料變成藝術品。當親手制作的風鈴在風中發出清脆聲響,當獨一無二的微景觀呈現在眼前,孩子們臉上的驕傲藏不住,勞動的價值與意義變得可觸可感。
離別時,孩子們拉著大學生的手,依依不舍地問道:“老師,你們明年還來不?”這場夏令營,是慈利共青團心系鄉村娃的暖心行動,更是高校智力資源扎根湖湘大地的一次有益嘗試。依托共青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融合高校智力資源,這場教育實踐不僅為鄉村孩子播撒了成長種子,更探索出“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注入新動能。(李昕怡 姚簡文 代昕怡)
“五育并舉”研學夏令營。受訪單位供圖
“五育并舉”研學夏令營。受訪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