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禹吉
在沒有空調、電扇的古代,炎炎夏日同樣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挑戰。然而,智慧的古人憑借著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創造力,摸索出了一套獨特且實用的避暑方法,這些智慧至今仍令人贊嘆。
古人在居住環境的營造上頗費心思。建筑選址時,他們會優先選擇依山傍水之處。山能帶來自然的涼風,水則可調節周邊溫度,形成宜人的小氣候。在房屋建造方面,許多古建筑采用大開窗的設計,便于空氣流通。比如江南的一些民居,精巧的雕花窗不僅美觀,還能讓穿堂風自由穿梭,帶走室內的悶熱。此外,古人還會在庭院中種植樹木,搭建葡萄架、紫藤架,夏日里綠葉成蔭,既能遮陽,又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清涼。
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古人也有諸多避暑妙招。竹席是古人夏季必備的寢具,其涼爽透氣的特性,能讓人在睡眠中免受暑熱侵擾。還有用竹篾或藤條編制的扇子,輕巧便攜,通過人工扇動,帶來陣陣涼風。更有趣的是,古人發明了“冰鑒”,這堪稱古代的“冰箱”。冰鑒多為木制或青銅所制,內部放置冰塊,既能保鮮食物,又能降低周圍溫度,打開蓋子時,涼意四溢,令人心曠神怡。每到寒冬,人們便鑿取河冰,藏于冰窖之中,待夏日取用,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巧妙利用。
古人在飲食方面的避暑智慧也不容小覷。他們會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和飲品。綠豆湯便是廣受歡迎的消暑佳品,將綠豆熬煮成湯,清甜可口,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酸梅湯酸甜開胃,既能生津止渴,又可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此外,古人還會制作涼面、涼粉等涼食,口感爽滑,易于消化,在炎熱的夏天能有效減輕腸胃負擔。
除了物質層面的避暑方法,古人還注重從精神層面來對抗暑熱。他們追求“心靜自然涼”的境界,通過讀書、繪畫、吟詩等活動來平復內心的煩躁。在山林間尋一處清幽之地,與友人談詩論道,忘卻外界的炎熱,以寧靜的心境感受夏日的美好。這種精神上的避暑方式,展現了古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古人的避暑智慧,是他們在長期與自然相處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這些方法既體現了對自然環境的巧妙利用,也蘊含著對生活品質的不懈追求。雖然現代科技為我們帶來了便捷的避暑方式,但古人的這些智慧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讓我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能從古人的生活哲學中汲取靈感,以更加從容、優雅的姿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喜歡就點個贊吧!
編 輯:車曉丹
美 編:林月
責 編: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
偷得片刻之閑
與您悅讀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