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進行到關鍵時期之際,不僅全球在觀望,作為主角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前線布局的同時,烏克蘭內部展開了一次大洗牌。
7月1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以壓倒性票數批準斯維里登科出任總理,從總統澤連斯基提名到正式上任僅72小時,創下戰時最快權力更迭紀錄。
39歲的她成為烏克蘭獨立以來第二位女總理,也是俄烏戰爭爆發后首位新任政府首腦,在這個關鍵時期上臺,她肩負著重任,西方援助疲軟、俄軍攻勢不減之際,她需要盡快給烏克蘭注入新鮮血液。
閃電換帥
澤連斯基選擇斯維里登科,不是偶然,2023年,她主導了烏克蘭與美國的關鍵礦產協議,用扎波羅熱鋰礦開采權換來了15億美元的軍費和技術轉讓,這筆交易不僅填補了2024年的軍費缺口,更讓西方看到烏克蘭仍有“造血能力”。
而且她可不是傳統政客,而是經濟專家,2024年,烏克蘭國債占GDP比重飆升至156%,每月需要15-20億美元外援才能維持國家運轉。
與此同時德國削減30%軍援,美國暫停交付“愛國者”導彈,澤連斯基需要一個能“變錢”的人,而斯維里登科恰好是那個能用礦產換武器、用技術換生存的談判高手。
她的內閣調整也透露戰略意圖,前總理什梅加爾轉任國防部長,專管每年400億美元的軍費重整。
礦產談判專家斯特凡尼希娜出任駐美大使,緊盯特朗普政府的援助變數,澤連斯基在議會現場下達死命令,半年內,烏軍自造裝備比例要從40%提升至50%。
女總理的閃電整頓
斯維里登科上任第一天就在烏克蘭展開了一系列的雷霆行動,首先在后方,她用區塊鏈技術全程監控軍需物資,意味著誰拿了、用在哪,數據鏈上一目了然,審批時間壓縮至72小時。
其次,全國資源向兵工廠傾斜,經濟部和能源部合并,第聶伯河水電站24小時滿負荷運轉,舉全國之力也要先保軍工生產,調動民眾的積極性,投入到軍工生產中。
最后把焦點放到技術突圍,烏克蘭吸取了這次西方搖擺不定的軍援態度,不能把國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所以想用鋰礦換美國“海馬斯”火箭炮技術,同時基輔無人機創新園聚集60家企業研發電子對抗設備。
但代價同樣殘酷,2025年政府預算46%砸進軍費,教育和醫療支出腰斬,全國500萬人靠救濟糧度日,戰火不停,烏克蘭人民只能處于戰時的艱苦中。
烏克蘭還能撐多久?
斯維里登科的策略很清晰,用礦產換武器,用民生換時間,但現實比計劃更殘酷,俄軍攻勢不減,11萬兵力壓境哈爾科夫,朝鮮提供的1200萬發炮彈讓俄軍火力達到烏軍7倍。
更棘手的是西方態度搖擺,特朗普放話“俄軍50天內不停火就征45%關稅”,逼烏克蘭派礦產專家緊急赴美穩住援助,歐盟承諾的830億歐元援助,實際到賬僅52%。
烏克蘭此刻面臨一場豪賭,如果半年內自產武器比例真能提到50%,或許還能撐住,如果西方援助進一步縮水,戰局可能急轉直下。
如今斯維里登科已經坐到了這個位子上,如今烏克蘭和俄羅斯持續多年的戰火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雖然雙方都有想要和談的架勢,但是誰也沒有放松對前線的布局。
作為一個女總理,斯維里登科這番的改革究竟能不能給烏克蘭帶來前所未有的局面,這不僅關乎著她個人的政治生涯,更重要的是關系著烏克蘭的命運,時間會給出證明,她究竟是罪人還是功臣。
參考資料
觀察|俄烏沖突以來烏內閣最大規模換血,澤連斯基鞏固權力 07-22 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