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蘇澄宇
你吃過520元一份的番茄炒蛋嗎?
圖源:dy
下面是食材:
圖源:dy
沒吃過很正常,因為據大廚介紹,來店里來點這道菜的只有兩人……
圖源:dy
面對這盤售價520元的番茄炒蛋,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店家瘋了還是我瘋了?一盤家常菜,成本不過10塊錢,憑什么賣到50倍的價格?
先來說說這鴯 ( ér ) 鹋 ( miáo ) (
Dromaius novaehollandi
ae),它 是一種大型的不會飛的鳥,原產于澳大利亞,為鴯鹋屬唯一的物種,是現存世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于鴕鳥。
圖源:wikipedia
它也常被稱為“澳洲鴕鳥”,因為它的外形與鴕鳥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物種。鴯鹋體型僅次于鴕鳥,是現存世界第二大鳥類。
它的蛋自然也比雞蛋大不少。
圖源:網絡
多項研究數據顯示,一枚新鮮鴯鹋蛋的平均重量在500克至700克之間 ,一些研究記錄的平均重量為561.5克至633.46克 ,這大約是普通雞蛋(平均約63克)重量的8到10倍 。
然而,比尺寸更為關鍵的是其內部組成的比例差異。與雞蛋相比,鴯鹋蛋的蛋黃占比要高得多。數據顯示,鴯鹋蛋的蛋黃占全蛋重量的比例大約在31.1%到45%之間 ,而雞蛋的蛋黃比例通常在28.5%左右 。
圖源:dy
這意味著在同等重量的蛋液中,鴯鹋蛋液含有更高比例的蛋黃成分。這一結構上的差異直接導致了其生化組成的獨特性,并最終影響其烹飪特性和口感。
在宏量營養素方面,鴯鹋蛋的成分比例與雞蛋有顯著不同。根據分析,鴯鹋蛋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5.54%,脂肪含量則高達35.84% 。相比之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2.6%,脂肪含量在9.5%至12.3%之間 。顯然,鴯鹋蛋是一種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在微量營養素方面,情況則更為復雜,呈現出典型的“有得有失”。研究報告指出,與雞蛋相比,鴯鹋蛋的硒、鎂、碘和鐵含量更高,但在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5、鋅和錳的含量上則較低 。
重點來了,鴯鹋蛋好吃嗎?
鴯鹋煎蛋 圖源:abbot family farm
綜合多方評價,其風味與雞蛋相似,但普遍被形容為更“濃郁”或“豐厚” 。然而,最引人注目且被一致提及的描述是其烹飪后(尤其是炒制時)的“綿密” (creamy) 口感 。這種獨特的口感并非主觀臆斷,而是其獨特生化構成的直接感官體現。
前面說了,鴯鹋高蛋黃比例、高脂肪含量,而更高的脂肪含量和蛋黃比例意味著可以形成更穩定、更細膩的乳化體系。脂肪在口中融化時會產生順滑、包裹的感覺,這在感官科學中被定義為“綿密”或“奶油感”。
一顆鴯鹋可以炒出很大一盤 圖源:wordpress
此外,鴯鹋蛋擁有一個極具辨識度的外觀特征:其蛋殼呈現出獨特的墨綠色或藍綠色。科學研究表明,這種顏色來源于蛋殼中沉積的膽綠素(Biliverdin),一種膽汁色素 。
當然,這些都不是影響價格主要因素,主要還是它產量極低(一年僅產15-25枚),養殖成本高昂。
圖源:emu
在國內市場,一枚食用鴯鹋蛋的價格穩定在百元以上(某寶上150元往上)。
圖源:dy
再來說說普羅旺斯番茄,它比鴯鹋蛋離譜多了。
“普羅旺斯番茄”這個名稱,首先需要被理解為一個商業品牌,而非一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深入調查其來源可以發現,這是一個精心構建的品牌故事。
研究資料顯示,該品種源自荷蘭,是一個現代培育的高性能番茄栽培種 。它與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并無實際的地理關聯。在中國,它也被稱為“塞硒柿2號” ,并在山東濟陽 、新疆 等多個地區通過現代化設施進行商業化種植。
圖源:網絡
從農業技術角度看,“普羅旺斯”番茄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種。它具有植株長勢強健、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優點 。這些特性使其適合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生產。
這種命名策略是一種復雜的市場營銷手段,其核心是創造“感知上的風土”(Perceived Terroir)。“普羅旺斯”這個名字能夠立即喚起消費者對于陽光、田園、高品質地中海美食的浪漫聯想和文化認同。相比之下,“荷蘭高產抗病雜交番茄”或“塞硒柿2號”這類技術性名稱,雖然準確,卻缺乏情感吸引力和市場溢價能力。
因此,這個品牌名稱的運用,是利用著名烹飪地區的文化資本,為一種實際上是“無地點性”的現代農業科技產品賦予附加值和故事性的高明策略。
至于味道,這種番茄皮薄、沙瓤、汁水足,番茄風味極其濃郁,甜度與酸度達到了相對完美的平衡。在上海,兩顆普羅旺斯西紅柿市場一斤左右價格大約十塊多。
圖源:網絡
讓我們粗略計算一下硬成本:
1顆鴯鹋蛋(~150元)+ 2顆普羅旺斯番茄(~10元)+ 廚師技術與餐廳綜合成本(考慮到上海租金,估算100-200元)=260元 - 360元。
看到這里你會發現,即便用料頂級、地段環境奢華,硬成本離520元的售價依然有不小的距離。那么,剩下的200多元,到底在為什么買單?
這,才是奢侈品消費的核心。這買的早已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來上海為“稀缺體驗”買單、為“情緒價值”買單。
到底值不值不好說,起碼不會被明珠光棱塔激光攻擊了……
圖源:giphy
這不是真正的熱,而是辣椒中的辣椒素(capsaicin)在作怪。它會刺激口腔和舌頭上的TRPV1受體,這種受體原本負責檢測高溫(超過43°C),所以大腦誤以為嘴巴在“燒”。辣椒素還能促進內啡肽釋放,讓人感到一種“痛并快樂著”的興奮感。
不同人對辣的耐受度不同,部分取決于遺傳和習慣。而之所以喝牛奶能緩解,因為牛奶中的酪蛋白能中和辣椒素,而水反而會擴散它。
圖源:giphy
這不是挑食,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寫在你基因里的差異。
對香菜味道的感知差異,主要與我們的嗅覺感受器基因有關。科學研究發現,在討厭香菜的人群中,一個名為OR6A2的嗅覺基因出現特定變異的比例非常高。
香菜的獨特氣味主要來自于幾種醛類化合物,尤其是癸烯醛。這種化學物質在肥皂的制造過程中也會產生,并且也是一些臭蟲噴出的防御性分泌物的成分之一。
擁有特定OR6A2基因變體的人,對這種醛類物質的感知會異常靈敏。因此,當他們聞到香菜時,大腦接收到的信號不是“食物的清香”,而是“肥皂”或“蟲子”的警報。而喜歡香菜的人,要么沒有這種基因變體,要么擁有其他能感知到香菜中“令人愉悅”的化學成分的基因,這些香味蓋過了醛類的味道。
封面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https://featheredhatchery.com/emu/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ZfNY1ETP/?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da0264b73be623ebb1e588044bd8639
https://hbxfw.gov.cn/qd/newsMsg/9201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BwqebEzt?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vd_source=2da0264b73be623ebb1e588044bd8639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將【把科學帶回家】設為星標?,了解更多科學內容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