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聊城晚報》4版
編者按一席佳肴藏古韻,百味珍饈話聊城。在此前舉辦的2025“Passion山東·青春之旅”主題推廣活動中,聊城以“十大文化宴席”為窗口,向外界展示了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為深入挖掘聊城飲食文化瑰寶,展現(xiàn)“江北水城”獨特的人文魅力,《聊城晚報》今日起推出“聊城十大文化宴席”系列報道。今天,讓我們共同走近馬頰河和大運河一帶最高規(guī)格的民間宴席——海二八宴,一起探尋這道宴席背后的歷史淵源、飲食文化和民俗禮儀,感受傳承百年的匠人精神。
7月19日,茌平區(qū)賈寨鎮(zhèn)賈寨新村的海二八宴大院飄出陣陣香氣,海二八宴的三十四道特色菜肴陸續(xù)被端上桌。
海二八宴
海二八宴始于明朝萬歷年間,是聊城馬頰河和大運河一帶民間最高規(guī)格的宴席。數(shù)百年間,它承載著當?shù)氐拿袼罪L情,傳承著獨特的飲食文化,見證了無數(shù)家庭祝壽、會親等重要時刻,成為魯西北鄉(xiāng)村生活中極具代表性的飲食符號。如今,這項源自大運河的古老宴席技藝,既保留了傳統(tǒng)精髓,又在新時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灶臺前的守護者
制作蔥油黃河鯉魚
當日清晨6點,賈寨新村的海二八宴大院里,省級非遺海二八宴席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賈立峰站在灶臺前制作菜花丸子。這道講究的蒸菜選用上等肉餡、雞蛋黃、火腿丁和木耳為主料,以蛋清調(diào)和,全程不加一滴水,先蒸制90分鐘,待涼透后再入碗復蒸4小時。最后倒去油湯,淋上新鮮高湯。經(jīng)過如此考究工藝制成的菜花丸子,入口綿軟彈滑,鮮香不膩,即便冬日食用也不見油凍。
賈立峰與海二八宴的結緣要追溯到2010年。當時,這門流傳于運河沿岸的古老宴席技藝正面臨失傳危機。“村里老人說,以前會親家、辦壽宴,必擺海二八宴,三十四道菜肴擺滿八仙桌,方肉要切得四四方方,象征‘天圓地方’;菜花丸子要揉得滾圓飽滿,寓意‘財源滾滾’。可那時能把全套宴席完整做下來的老師傅,整個茌平區(qū)都屈指可數(shù)。”
作為土生土長的賈寨人,賈立峰從小就愛吃爺爺做的“八大碗”。“我家祖輩幾代人都是村里掌勺的,我從小在這種廚藝氛圍里耳濡目染,也喜歡上了這門手藝。海二八宴席是咱們運河邊美食文化的代表,現(xiàn)在會這門烹飪技藝的民間廚師越來越少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這門手藝失傳。”賈立峰說。在家人的鼓勵下,他立志將海二八宴席這門制作技藝傳承下去。
此后三年,賈立峰成了“追著灶臺跑的人”。他騎著電動車跑遍茌平區(qū)、臨清市、東昌府區(qū),不知道跑了多少里路,拜訪了多少名老廚師。“八個茶肴要四甜四咸”“敬酒前必上兩個大件”……泛黃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跡見證著他的勤奮苦學。就這樣,賈立峰一步一個臺階,用汗水和創(chuàng)新完成了從一個普通人到海二八宴席制作技藝傳承人的蛻變,成了這門古老技藝的守護者。
宴席里的文化密碼
賈立峰在擺放菜肴
步入青磚灰瓦的海二八禮宴傳習所,院落里懸掛的《海二八賦》映入眼簾,“博陵巍巍,會通淙淙……”這篇賦文,訴說著這項非遺技藝與大運河文化的不解之緣。
“京杭大運河通航后,商船往來帶火了沿岸宴席,也帶來了不同的飲食文化,真誠豪爽、守正創(chuàng)新的文化品格也成了海二八宴席的獨特標簽。”賈立峰介紹。
海二八宴席的三十四道菜肴,包括八個味碟、八個行件、兩個大件、八個鈴鐺、八個大碗。八個味碟包括四點心、四小菜,四點心指蜜三刀、甜蜜角、桃酥、棗糕;四小菜分別是涼拌豬肝、豬耳拌蔥絲、涼拌博平十孔藕、黃瓜拌粉皮。八個行件包括四葷四素,分別是木須肉、蒸雞塊、蒸排骨、蔥油黃河鯉魚、清炒運河干豆腐、辣炒綠豆芽、韭菜炒河蝦、炒藕絲。兩大件是蒸方肉和菜花丸子,每個大件又配四個小碗,被形象稱為“四鈴鐺”。蒸方肉的四個鈴鐺是琉璃蘋果、琉璃姜、香菜肉絲、蒜薹肉丁。菜花丸子的四個鈴鐺是琉璃山楂、花生酥、姜絲肉絲、青椒雞丁。八個大碗,也被稱為“下飯菜”,分別是粉蒸肉、肉燜子、小炸魚、小酥肉、芙蓉雞、鵝脖、水滑肉、清汆丸子。值得一提的是,海二八宴席講究采用當?shù)禺敿拘迈r食材,要求“鮮不過晌”,因此部分菜品會隨季節(jié)變化更替。
“過去的四小菜必須有豬心、豬肝、豬舌、豬耳,這需要宰一整頭豬才能湊齊,以示待客的最高禮數(shù)。如今用十孔藕和黃瓜替代了豬心和豬舌,既保留了傳統(tǒng)形制,又順應了現(xiàn)代人的健康飲食需求。四點心是為了尊重南方商人的飲食習慣而設,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賈立峰告訴記者,菜譜變的是食材和技法,不變的是待客的真心。這些變與不變,其實正是運河文化的一脈相承和發(fā)展變遷的味蕾印記。
非遺走出深巷
海二八宴部分菜肴
在賈立峰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海二八宴迎來了嶄新的發(fā)展篇章。這項傳統(tǒng)技藝先后獲得區(qū)、市、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認證,海二八宴大院也被授予“聊城市非遺傳承實踐基地”等稱號。2024年,宴席中的琉璃丸子入選山東省“舌尖上的齊魯”百大鄉(xiāng)村美食,更作為“聊城市年夜飯的代表”被新華社報道。
從黃河大集到年貨節(jié),再到2025年聊城春晚,海二八宴正從鄉(xiāng)間灶臺走向更廣闊的舞臺。2024年11月,在中國—希臘鄉(xiāng)村禮宴文化交流活動中,希臘國家旅游管理局高級營銷總監(jiān)瑪麗亞女士品嘗海二八宴后贊嘆:“三十四道菜各具特色,令人驚嘆!”這次跨國交流讓傳統(tǒng)宴席成為文化對話的橋梁。
“今年我們又投資近50萬元打造了海二八南苑,可以同時容納30桌顧客,這里延續(xù)了傳統(tǒng)農(nóng)家宴席的開放格局,讓賓客在綠樹掩映的院落間品鑒美食,感受最地道的運河宴飲風情。”賈立峰介紹。
記者離開時,暮色已漫過傳習所的青磚灰瓦。賈立峰還在教徒弟揉菜花丸子,面團在掌心滾成圓潤的球。“守好老根,才能發(fā)新枝。”他語重心長地重復著這句話。這一幕恰似非遺傳承最生動的寫照——讓沉淀數(shù)百年的古法滋味,在新時代的灶火中煥發(fā)新生,歷久彌香。
文/圖 張承斌 劉亞杰 張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