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年,穆罕默德剛剛閉眼,他的追隨者們就開始了血腥的權力爭奪。
他們高喊著對先知的忠誠,卻將屠刀對準了先知最親近的血脈。
29年后,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死在刺客的劍下。
——《壹》——
死神降臨麥地那
穆罕默德躺在阿伊莎的懷中,呼吸越來越微弱,房間外,他的追隨者們焦急等待,沒有人想到,這位改變了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先知,竟然沒有留下任何關于繼承人的明確指示。
這個疏忽,將引發(fā)長達1400年的血腥爭斗。
死亡宣告?zhèn)鞒龅哪且豢蹋湹啬窍萑肓丝只牛滤沽稚缛好媾R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誰來領導這個剛剛統一的阿拉伯世界? 誰有資格成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
兩股勢力迅速浮出水面,一邊是穆罕默德的老戰(zhàn)友們。
他們認為,哈里發(fā)應該通過選舉產生,資歷和威望是唯一標準, 阿布·伯克爾、歐麥爾這些"遷士"迅速行動。
趁著阿里還在為穆罕默德準備葬禮的時候,他們已經在薩基法大廳完成了權力交接。
另一邊是血緣派,他們堅信,只有穆罕默德的血脈才有資格繼承,阿里是先知的堂弟,更是先知女兒法蒂瑪的丈夫。
在他們看來,這種血緣關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但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阿布·伯克爾成為第一任哈里發(fā),阿里選擇了妥協,為了避免內戰(zhàn),他接受了這個結果,但種子已經埋下。
這顆仇恨的種子,將在29年后結出血腥的果實。
前三任哈里發(fā)的統治,表面上風平浪靜,阿布·伯克爾鎮(zhèn)壓了叛亂,鞏固了政權,歐麥爾開疆拓土,將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擴展到波斯和拜占庭。
但到了第三任哈里發(fā)奧斯曼,裂痕開始顯現。
奧斯曼來自倭馬亞家族, 這個家族在穆罕默德傳教初期,是最堅決的反對者,阿布·蘇富揚曾經是先知的死敵,現在他的家族卻掌握了伊斯蘭世界的權力。
諷刺在于,奧斯曼開始任人唯親。
他將重要職位分配給倭馬亞家族的成員,引發(fā)了廣泛不滿,來自埃及、巴士拉和庫法的反對者開始行動,656年6月的一個早晨,憤怒的穆斯林沖進了奧斯曼的住宅。
他們沒有聽取任何解釋,血濺當場,第三任哈里發(fā)就這樣死在了自己家中。
——《貳》——
阿里的悲劇
奧斯曼死后,麥地那的穆斯林幾乎沒有猶豫,推舉阿里為第四任哈里發(fā),這是他等待了24年的時刻,從穆罕默德去世到現在,阿里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他相信自己是先知最合適的繼承人,現在歷史終于給了他這個機會。
但這個機會來得太晚,也太危險,阿里面臨的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而是一個分裂的世界,奧斯曼的死讓整個伊斯蘭世界陷入了混亂。
反對者質疑阿里的合法性,支持者要求他為奧斯曼報仇。
更致命的是,阿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拒絕追究殺害奧斯曼的兇手,阿里認為,奧斯曼的腐敗統治是死亡的真正原因,追究個別兇手沒有意義。
這個決定徹底激怒了倭馬亞家族。
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公開宣布反對阿里,穆阿維葉是奧斯曼的堂弟,也是阿布·蘇富揚的兒子, 這個曾經反對穆罕默德的家族,現在要和先知的堂弟開戰(zhàn)。
歷史的諷刺達到了頂峰。
657年7月,兩支穆斯林軍隊在幼發(fā)拉底河畔對峙,一邊是哈里發(fā)阿里的軍隊,另一邊是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的軍隊。
這不是異教徒之間的戰(zhàn)爭,這是穆斯林兄弟之間的廝殺。
戰(zhàn)斗進行得很激烈, 阿里的軍隊占據上風,穆阿維葉的部隊開始潰敗,就在勝利唾手可得的時候,奇跡發(fā)生了,穆阿維葉的士兵們將《古蘭經》綁在長矛上,高高舉起。
他們大聲呼喊:"讓《古蘭經》來裁決我們的爭端!"
這是一個絕妙的政治手段,面對《古蘭經》,任何穆斯林都不敢繼續(xù)作戰(zhàn),阿里知道這是陷阱,但他的士兵們拒絕繼續(xù)戰(zhàn)斗。
他們認為,違背《古蘭經》的意愿就是違背真主。
阿里被迫接受仲裁,但這個決定激怒了他的一部分支持者,大約12000名士兵憤怒地離開了軍營, 他們認為,真主的意志已經很明確了,不需要人為的仲裁。
這些憤怒的士兵被稱為"哈瓦利吉派",意思是"出走者"。
他們退到庫法北部的哈魯拉村,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從此,伊斯蘭世界分裂成三股勢力:支持阿里的什葉派,支持穆阿維葉的未來遜尼派,以及激進的哈瓦利吉派。
——《叁》——
661年1月:死神再次降臨
阿里試圖說服哈瓦利吉派回歸,但失敗了,這些激進分子認為,阿里、穆阿維葉都是罪人,只有清除他們才能拯救伊斯蘭世界。
他們制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同時暗殺阿里和穆阿維葉。
661年1月的一個星期五,阿里像往常一樣前往庫法大清真寺做禮拜,刺客伊本·穆爾賈姆早已潛伏在清真寺中,當阿里跪下祈禱的時候,毒劍刺穿了他的頭顱。
先知的堂弟兄女婿,第四任哈里發(fā),就這樣死在了清真寺里。
與此同時,另一名刺客襲擊了穆阿維葉,但只是造成輕傷, 歷史的天平徹底傾斜了,穆阿維葉成為了唯一的勝利者。
阿里死后,他的長子哈桑繼承了父親的地位。
但面對穆阿維葉的威逼利誘,哈桑選擇了妥協, 他放棄了哈里發(fā)的稱號,換取了豐厚的年金和在麥地那的安全生活,661年,倭馬亞王朝正式建立。
從此,哈里發(fā)不再通過選舉產生,而是在倭馬亞家族內部世襲。
670年4月,哈桑突然死亡,官方說法是肺病,但什葉派堅信他是被毒死的,據說是他的妻子賈達·賓特·阿什阿斯與穆阿維葉合謀,在哈桑的食物中下毒。
真相如何,已經無法考證,但哈桑的死讓什葉派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現在,只有侯賽因能夠繼承先知的血脈,侯賽因是穆罕默德的外孫,阿里的次子,他從小在先知身邊長大,被穆罕默德稱為"天堂青年的領袖"。
如果說有人天生就是為了領導穆斯林而生,那就是侯賽因。
但歷史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穆阿維葉一世于680年4月去世,按照他的安排,兒子葉齊德一世繼承了哈里發(fā)之位,這個決定徹底激怒了侯賽因。
葉齊德是一個爭議極大的人物。
他喜歡打獵、飲酒,經常違反伊斯蘭教義, 在虔誠的穆斯林看來,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擔任真主使者的繼承人,葉齊德要求侯賽因來大馬士革宣誓效忠。
侯賽因斷然拒絕, 他不能向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屈膝,即使這意味著死亡。
庫法的什葉派得知消息后,立即行動起來,他們派遣使者前往麥加,懇求侯賽因前來領導他們推翻倭馬亞王朝,侯賽因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
留在麥加意味著安全,前往庫法意味著死亡。
他的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去,那顯然是一個陷阱,但侯賽因做出了決定, 他相信,作為先知的血脈,他有義務為正義而戰(zhàn),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
——《肆》——
沙漠中的最后行軍
680年9月,侯賽因帶著家人和僅有的72名支持者離開麥加,這是一支注定要走向死亡的隊伍, 其中包括婦女、兒童,甚至還有侯賽因的6個月大的嬰兒阿里·阿斯加爾。
與此同時,葉齊德已經得到了消息。
他立即派遣軍隊前往攔截,同時威脅庫法的什葉派放棄支持侯賽因,庫法人屈服了, 面對葉齊德的威脅,他們選擇了保命,背叛了侯賽因。
當侯賽因的隊伍到達庫法附近的卡爾巴拉時,等待他們的不是支持者,而是4000名倭馬亞士兵。
歐麥爾·本·賽義德率領的軍隊包圍了侯賽因,他們切斷了通往幼發(fā)拉底河的道路,讓侯賽因的隊伍無法獲得淡水。
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 倭馬亞王朝不想給侯賽因任何逃脫的機會。
圍困持續(xù)了10天,侯賽因多次派人談判,希望能夠和平解決,他甚至表示愿意離開,只要倭馬亞軍隊讓他通過。
但葉齊德的命令很明確:要么投降,要么死亡。
10月10日清晨,侯賽因做了最后的祈禱, 他知道今天就是末日,但他選擇了尊嚴,戰(zhàn)斗從上午開始,72名什葉派戰(zhàn)士面對4000名倭馬亞士兵,這不是戰(zhàn)斗,這是屠殺。
一個接一個,侯賽因的支持者倒下了,最后,只剩下侯賽因一個人站在沙漠中。
他的身上已經中了無數箭, 鮮血染紅了黃沙,但他仍然沒有屈服,最后的一箭射中了他的喉嚨, 先知的外孫,倒在了卡爾巴拉的沙漠中。
卡爾巴拉慘案之后,"為侯賽因報仇"成為了什葉派的戰(zhàn)斗口號。
在接下來的70年里,倭馬亞王朝發(fā)動了35次鎮(zhèn)壓什葉派的軍事行動,每一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每一次失敗都伴隨著大屠殺。
746年,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舉起了黑旗。
所有被倭馬亞王朝迫害的人都聚集在這面旗幟下,起義軍勢如破竹, 747年,他們占領了木鹿城,748年,他們攻克了呼羅珊全境,749年,巴格達陷落。
倭馬亞王朝的末代哈里發(fā)馬爾萬二世倉皇逃往埃及。
750年,他在尼羅河畔被追殺而死,阿拔斯王朝建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