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天氣炎熱,在廊下鎮的一處田塊里,水稻長勢茂盛。嘉興市東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飛手譚兆驥,正站在田埂上,熟練地操控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肥。現場,隨著植保無人機緩緩起飛,在空中均勻地灑下肥料,1分多鐘的時間就完成了2畝地的施肥作業。
來自湖北咸寧的譚兆驥雖然只有23歲,但是他的植保無人機“駕齡”已經超過3年。近段時間,隨著氣溫升高和雨水增多,水稻正處于生長關鍵期,同時也是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高發期。接到農戶訂單后,他和隊友們當天早上5點就來到田里。
“這個季節,農作物長勢比較茂盛,農戶就下訂單,讓我們以無人機的方式給他們撒肥,這樣效率快,更有利于農作物長勢。”嘉興市東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飛手周杰說。
這支年輕的無人機植保隊一共8人,年齡最大的不超過26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9歲。2006年出生的郭浩然來自浙江杭州,當天是第一次接觸到植保無人機。現場,他作為“地勤”負責給“飛手”打下手,協助配藥、搬運無人機和更換電池等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植保無人機在寬闊的農田中作業,開始對農田植保工作產生興趣。”郭浩然說。
盡管年輕,但他們執行起各種飛防任務來卻是得心應手,今年以來累計服務面積超過8萬畝,植保服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浙江平湖、海鹽、海寧、上海金山等地。
對于飛手們的職業選擇,家人也十分支持。做一名好的“飛手”,也不僅僅是“飛起來”“噴下去”那么簡單,隨著AI、5G等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將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演進,他們也在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希望在未來用科技重新定義“種地”,通過自己的一份力量,促進鄉村的發展。
記者:熊雪寒、顧青凡
編輯:張繼杰(實習)
責編:馮生丹、何小燕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