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爹才剛剛去世,就急著開播圈錢,一夜之間楊議口碑幾乎被徹底敗光!
然而面對網友們的各種不滿和調侃,楊議本人卻一直都沒有站出來解釋,甚至于有人好奇,這兄弟幾人這么拼命,難道老爺子沒有給他們留遺產嗎?
直到最近的一次直播過程中,大家才從楊議的嘴里知道了這些年來,楊家怎么就這么的缺錢,原本還一直覺得楊議割韭菜的網友,都忍不住直言太不容易了。
俗話說得好,不怕富二代花天酒地,就怕富二代想去創業,花天酒地一座金山銀山說不定能保你個一輩子衣食無憂,但是你要是創業了說不定家產撐不過一個月。
可能還有人并不相信,覺得也就是大家調侃得話,但是看完楊議的經歷之后,這一下子富二代千萬不能創業也具象化了。
可以說,楊議前半輩子走得太順了,直到剛拍完《楊光的快樂生活》的時候,才算真真切切的栽了跟頭。
當時的他本就是一場豪賭,押上了大哥的五十萬房款,又四處舉債湊了幾百萬,結果拍完愣是沒人要,電視臺的大門跑遍了,全都把他拒之門外。
最后還是天津臺“發了善心”,一集一萬塊,二十集打包二十萬,里外里凈虧八十萬,好在當時的楊議有所依仗,這就算交了學費認栽了。
可誰都沒想到,這部“賤賣”的劇,一開播就成了街頭巷尾的爆款,楊議一夜之間從一個不溫不火的相聲演員,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楊光”。
潑天的富貴來得太快,這讓楊議心里滋生出一種錯覺:我干什么都能成,自此之后他就不再是那個只會說學逗唱的楊議,而成了人人敬仰的“楊總”。
追捧的人一多,人就飄了,人一飄,就覺得遍地都是黃金,看什么都像機會。
有朋友找上門,拿出了一張“北方橫店”影視基地帶文旅城設計圖,在朋友的種種忽悠下,北方橫店聽著就像是印鈔機。
楊議一聽熱血上涌,手頭的三千萬現金,想都沒想就砸了進去,攝影棚的鋼架子都立起來了,結果等來的不是開工的推土機,而是一紙冰冷的“違建”通知。
項目黃了三千萬真金白銀,換回了幾根在風中生銹的鋼架和一片荒草地,按說摔這么狠一跤,該長記性了。
可楊議骨子里的文化人思想,在關鍵時刻給他使了絆子,他又迷上了開美術館,前后砸進去七百多萬,每年還得再燒幾百萬維持。
這館里掛的是藝術,燒的是真金白銀,每天一睜眼,就是一筆筆純支出,聽不見響,只見錢往里淌,旁人看著都肉疼他卻樂在其中。
投資的坑一個比一個深,楊議終于想起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也是他輝煌的起點《楊光的快樂生活》,他想既然別的玩不轉,那就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盤,總該萬無一失了吧?
于是又一個三千多萬投了進去,他要再拍一部電影,把“楊光”這個IP的價值榨干吃盡,他以為這會是一場勝利大逃亡,能讓他從泥潭里爬出來。
命運卻跟他開了個最殘酷的玩笑,電影拍完了,卻因為種種原因沒過審,被無限期壓播,三千多萬又一次打了水漂,而且是無聲無息地沉入了海底。
這一下徹底擊碎了楊議所有的幻想,他賴以成名的“楊光”,那個給他帶來一切的喜劇人物,最終也沒能成為他的救命稻草,市場不認他了,運氣也離他而去了。
錢沒了可以再掙,但有些東西沒了就找不回來了,在他焦頭爛額時網上關于他私生活開始流傳,婚內出軌、私生子等,把他從一個受人喜愛的藝術家,打成了一個“劣跡藝人”。
為了自救他開始直播帶貨,可進了直播間,他還是那個“楊總”脾氣比本事大,為了博眼球他口無遮攔,甚至公開炮轟同行郭德綱,言語間滿是酸味和不屑。
這番操作非但沒能挽回人氣,反而讓他把相聲圈的老觀眾也得罪了,后來那場轟轟烈烈又稀里糊涂的“拜師儀式”,更是成了一出鬧劇。
最后還得讓老父親楊少華出來鎮場子,面子里子都透著一股尷尬,至此楊議的商業價值、觀眾緣、同行關系,幾乎全面崩盤。
折騰了大半輩子,賠光了千萬家產,楊議似乎終于累了,也終于想明白了,如今在直播間里,他不再是那個指點江山的“楊總”。
他把那些賠錢的慘痛經歷,都編成了段子,用一種自嘲的口吻講出來,這份坦然,透著無奈,對于外界盛傳的“四個億遺產”,他從不正面回應。
只是用行動證明,他還在為“早點錢”奔波。這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他終于承認,自己壓根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他退回到了直播間的小屏幕里,不再扮演那個無所不能的商業奇才,而是做回了那個只需要逗大家一樂的“楊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