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傍晚5點39分,“杭州發布”發布《關于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調查情況通報》,詳細通報了此次 良渚、仁和“臭水”事件的來龍去脈、原因調查、問責情況,以及相關善后保障和居民服務事項。這距離7月16日風波爆發正好過去了一周。
作為一名良渚居民,過去這些天,三土經歷了臭水來襲、逃回老家、物業發放飲用水(據說有小區直接消防上門送水)、登記凈化器濾芯并承諾更換等一系列波折,總算漸漸從事件陰霾中走了出來。
回顧這整起“臭水”風波,正如事件爆發之初我在通宵熬夜錄制的視頻中所言,它能鬧到全國盡人皆知,風頭熱度一時蓋過甘肅天水的鉛中毒事件,一方面跟杭州這些年產業經濟、城市能級,以及由此帶來的受關注度的快速提升有莫大關系。而良渚作為杭州知名度最高,數字游民、文藝人士最密集的片區之一,自然受到更多關注,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轟動全城,進而讓天下皆知。如果是發生在某個窮鄉僻壤、十八線小城,不說沒人關注,起碼轟動性不會像杭州這么高。
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得歸咎于余杭水務在事件爆發之初的一連串失當舉措。比如事發當天第一份情況通報中對于水質已恢復的描述,與居民家中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至于次日第二份通報中“給予7月份每戶5噸水費的減免”的不當表述,更是引發了巨大的輿論次生災害。
可以說,正是這份通報,徹底點燃了市民的怒火和網友的造梗熱情。而本地官媒的失聲缺位,又進一步加劇了市民獲取真實、準確信息的難度,被迫求助于網絡,從而使得事件影響迅速擴大,從本地公共事件升格為全國性的輿情危機。
事實上,本次“臭水”風波,一不涉及敏感領域,二不存在采訪風險,像南方周末、紅星新聞、九派新聞等外地媒體,或是在事件發生之初就聯系到余杭水務相關人員;或是在官方通報出來后通過翻閱論文、采訪專家,既證明了余杭官方通報的可靠性,又為市民提供了信息增量;或是親赴余杭,發回長篇報道,還原事件來龍去脈。
反倒是杭州本地的官媒,在這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中,除了轉發官方通報,沒有任何作為,一點增量信息也沒有為市民提供。相反有個別的,還“不識時務”關心起了脫口秀行業的性別對立話題,招致輿論的一頓抨擊。再加上部分自媒體為了蹭流量,不惜迎合甚至挑動受眾對于“糞水”的憤怒、恐慌,以至于“污水管接入引水管”的謠言屢辟屢傳,廣為散布,成為該事件中最突兀的真相牛皮癬。
我仔細研究了那些堅持傳播“糞水”之說,即使網友跟帖辟謠了,依然不信的人的群體畫像,有一些是受到“臭水”波及的本地人,出于恐慌寧信其有,但更多是外地的。這些人中有些可能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瞎起哄的,但也有部分是出于對此前外界把杭州捧得太高、吹得太完美的反感,來看笑話的,屬于年初那一波“六小龍”捧殺潮帶來的輿論反噬。這從他們的發言普遍把良渚、仁和的局部臭水夸大為全杭州臭水,動輒“直把杭州作便州”的造梗措辭中就能明顯感受到。
毋庸諱言,杭州并沒有之前“六小龍”風口上媒體吹得那么好,當時很多人拼命捧殺杭州,甚至不惜拉踩其他城市。這些行為不僅沒能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相反還為杭州招來了許多黑粉,這次他們總算逮到了報復機會,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作為在杭州最風光時出言提醒《》的自媒體人,三土很反感這些捧殺杭州的言論,但同樣不認同目前那些棒殺杭州的說法。畢竟,人無完人,作為由一個個鮮活個體組成的城市,它也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白璧無瑕的。在我看來,杭州既沒有吹的那么好,但也沒有噴的那么糟。
就拿杭州的水質來說吧,正如三土城市筆記讀者群里相關懂行人士所言,杭州自來水水質在全國主要大城市里算是很好的了,TDS(溶解性總固體)入戶值只有50-70mg/L。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50mg/L以下就達到直飲水標準了。而像上海這樣水源較差的城市,經水廠處理過的水,TDS也很難降到200mg/L以下。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現實的印證。在另一個良渚群里,有人曬出自家凈水器濾芯圖,說自己大約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前置濾芯,這次更換并沒有覺得比往常更臟。
甚至還有負責更換的工人師傅說,因為最近這個事,良渚這邊的水質都變好了,之前TDS 70幾mg/L,現在變成50幾mg/L。
引用這些網友發言,并不是要給杭州、給良渚洗地。必須承認,在杭州三大水源地——千島湖、錢塘江和苕溪中,苕溪的水質確實是相對較差的。為此,2018年余杭還和德清簽署了浙江省首個跨行政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規定每月對東苕溪奉口、仁和兩個取水口進行聯合采樣檢測,全年若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及以上,余杭向德清撥付1000萬元補償資金。
我查了下公開數據,2021年、2022年、2023年東苕溪取水口水質每月數據均達到Ⅱ類水質標準,2022年水質也基本穩定保持Ⅱ類左右。其他年份是否達標不得而知,但也沒必要過度妖魔化余杭水質,動不動就“屎到淋頭”。畢竟相比我老家那出了名的水質,我更愿意待在良渚。
至于余杭方面的輿情應對和后期處置,雖然還沒和臨平分家的余杭水務有諸多令人不滿的地方,但政府方面的應對速度還是可以的。據我所知內情,“臭水”事件爆發次日晚上,余杭區就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處置,這輿情敏感度至少比拖延了近一年才查清真相的天水要好得多。而且19日傍晚,余杭政府一公布良渚“臭水”事件初步調查結果,新的善后方案就陸續出爐。
先是下午有些村里召開由街道領導主持的“臭水”事件專項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通報水質監測結果,各項指標均合格,村民可以放心飲用。二是介紹政府的善后措施,包括因為臭水喝壞肚子上醫院看的,醫藥費政府報銷;被臭水污染的過濾機、凈水器(濾芯)等,政府上門更換;還有一條,七月份水費全免。
稍晚一點,我們家小區物業也開始在業主群里統計各戶的凈水器濾芯品牌、型號、數量,說是會上門更新。
從橫向比較,這個善后方案其實并不賴,但考慮到這幾天市民所積攢的火氣,現在肯定還是有很多人不滿意,很憤怒,氣還沒消的。所以在處理完“臭水”事件后,下一步,政府得趕快收拾民心,讓市民重拾幸福感。
比如重新分區都好幾年了,未科-云城也已是杭州“第三中心”了,為啥余杭和主城區用的水還不一樣?能否借此機會讓142萬余杭人民也都百分百喝上千島湖的水?如果沒那么多千島湖水,能否效仿美日、香港等地的做法,在良渚和仁和率先試行雙供水系統,免費為每戶接入一個全新的只供應優質飲用水的管道系統。以后飲用水用千島湖的水,而洗衣服、沖馬桶等普通用水則用苕溪水。
再比如以后再遇到突發事件,能否不是簡單的發通告,而是第一時間召開發布會,回應市民關切,答疑解惑?同時,發布會能否不只有官媒參加,也邀請一些像三土城市筆記這樣的嚴肅自媒體?
其實我們也知道,政府不是神仙,不可能第一時間就知道真相,也需要時間來調查。大家不滿的是,在事件調查、處置的過程中缺乏和市民的互動,既沒有對市民的疑問進行及時解答,也沒有聽取市民的意見。換言之,大家要的就是一個“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態度,而媒體正好可以發揮這樣一個橋梁作用。
尤其對杭州這樣的明星城市,以及余杭這樣的“浙江第一區”來說,因為平時聽到的多是贊美之聲,更應該懂得兼聽則明。畢竟對于像三土這樣的普通市民來說,我們希望余杭不只是產業經濟、GDP數值上的第一區,同時也是民生第一區,公共服務的質量、政府辦事的效率和透明度都能領跑全省。這樣的余杭,老百姓才會有歸屬感和幸福感;這樣的杭州,才能從非議聲中重新站起,贏回口碑,真正實現從爆火到長紅的蛻變。
︳END ︳
想了解更多區域城市最新信息, 歡迎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入群請先添加土哥助手號,并注明“我想入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