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僅存六件的寶物
元代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
暢行天下(王暉)
王琦,網名暢行天下(王暉),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己的收藏之路。雖歷經周折,然而癡迷古物之心不改,緣為好古之樂難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題涉獵于不同材質不同門類。象牙犀角蜜蠟瑪瑙,織繡帶飾文房古兵皆為愛物。近年專注于中國鐵雕鋄金銀器物及明清宮廷馬具的收藏及與其相關工藝歷史研究。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統治疆域最大的朝代而聞名于世。元朝皇帝身兼大蒙古國大汗以及元朝皇帝兩重身份行使著最高統治者的權力。當時由于統治的疆域太過于廣大且交通條件不便利而使得元朝統治者不得不采用廣設驛站的方式來便于傳遞訊息。如果遇上有重要或緊急事務也會通過派遣使者的方式進行辦理,也會給使者配發各種牌符來證明其身份以及事務的重要程度。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就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高等級元代牌符。這種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通常由元朝皇帝或各地宗王頒發給辦理緊急事務的使臣佩戴使用。其主要作用有可以在辦理緊急事務時憑圓符享受驛站的高規格接待便利;可以憑圓符在夜間不受宵禁約束自由出入重要城市;可以在大蒙古國境內享受自由通行以及驛站便利。
使用圓符的這些權利不僅在元史中有明確記載,在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中也有具體描述。
這類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為分體組合式結構,主要由牌頭和牌面兩部分組合而成。牌頭呈水滴型,牌頭頂部有便于穿系佩戴的萬向活環,活環下雕刻有以鐵雕錯(鋄)金銀工藝的藏傳佛教神獸支巴扎紋飾,在支巴扎下面則是便于鑲嵌牌面的帶有凹槽的圓框。牌面為鐵質,于其上鑲嵌立體銀質八思巴文字后再與鑲嵌在牌頭圓框凹槽中加以組合固定。牌面上的八思巴文釋義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欽奉虔敬,治罪"。根據實物圖片中萬向環的磨損程度可以推測這類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的佩戴使用方式應該是以絲質或皮質絳帶系掛于身體上的。
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實物存世量極少,由于級別高、意義重大再加上實物稀少,所以堪稱國寶。
現在所知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存世完整器只有六塊,按牌頭裝飾工藝和所鑲嵌八思巴文材質分為一金五銀。金字的在西藏扎什倫布寺,銀字的分別在甘肅省博物館、重慶西南民族大學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甘肅省博物館的銀字圓符
扎什倫布寺的金字圓符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銀字圓符
元朝國祚不過九十余年,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由于其所攜帶信息量巨大而歷來被學界所重視:
其一,八思巴文是元世祖的帝師八思巴根據忽必烈旨意而創制出的文字。在如此重要的牌符上使用八思巴文既體現了八思巴文作為官方文字的重要性又展示了當時在大蒙古國疆域中推廣八思巴文的力度。
其二,牌頭上雕刻的藏傳佛教神獸支巴扎的紋飾雖然經常被錯認為更廣為人知的獅子或老虎。可這也體現了元朝統治者雖然對于各種宗教持寬容態度,但受藏傳佛教影響巨大的事實。
其三,仔細觀察牌頭上支巴扎神獸的雕刻加工工藝,可以得知當時鐵雕以及錯(鋄)金銀工藝的細致程度以及通過精細加工的難度以杜絕他人制作偽品的可能。
通過對比鐵質八思巴金(銀)字牌符上牌頭支巴扎紋飾的工藝特征存在的明顯差異可以看出可能是由于制作年代或者制作工匠的不同,這些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圓符的工藝還是存在顯著的差異。根據記載能夠派遣佩戴這類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的使者的只有元朝皇帝以及各地掌管政事的重要宗王。那會不會在這類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的制作上存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由宮廷作坊統一制造后再分發一部分給鎮守各地的重要宗王,以便于有緊急事務時宗王可以派遣使者。或者是除了宮廷作坊之外,重要宗王也可以自行制作這類圓符?
古物探究的樂趣就在于通過積累的各種資料抽絲剝繭的過程。希望能夠有機會有同好能夠把鐵質八思巴文金(銀)字圓符的來龍去脈一起探究明白。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