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鐵建設從“高速擴張”轉向“精準布局”,強調“適度超前但不過度超前”。所以國家出臺了更為嚴格的政策,限制各地一窩蜂上高鐵。
不過各省對于高鐵建設的熱情依然不減,但是高鐵想要順利實施,先要納入國家規劃。就有一批太超前的高鐵項目,遲遲無法推進。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其中6條。
一、贛廣高鐵。連接江西贛州與廣東廣州,設計時速350公里。表面看,其可縮短贛南至珠三角時空距離,但實際面臨雙重挑戰:
現有贛韶鐵路雖運量不足,但贛州至廣州已通過京港高鐵實現2小時通達,且該通道能力利用率僅六成,新建高鐵將加劇資源浪費。
贛韶鐵路虧損嚴重,新建高鐵的客流量和回報預期不明,地方財政承壓。廣東省雖提出需求,但國家層面認為短期無必要新增平行線路,需待既有通道飽和后再論證。
二、成巴安高鐵。規劃里程約500公里,旨在打通川北至陜南的快速通道。其暫緩納入規劃的核心原因在于:
西成高鐵與在建的成達萬—西渝高鐵已覆蓋四川北上出川需求,兩條線路能力利用率尚未達臨界值,新建線路屬于“提前預支需求”。
國家嚴控地方債務風險,川陜兩省需優先保障在建項目,避免分散投資。未來需待既有線路飽和后,再評估新通道必要性。
三、鄭州至濟源至侯馬高鐵。該線路試圖連接中原城市群與晉南地區,但面臨嚴峻競爭。
鄭州至上海段與鄭阜、商合杭、京滬高鐵走向基本一致,屬重復建設。國家明確要求避免“平行線路扎堆”,優先利用現有資源。
豫晉兩省交界區域人口密度較低,經濟聯系強度有限,短期內難以支撐高鐵運營成本。河南省已承認其“不符合國家規劃導向”。
四、十堰至宜昌高鐵。連接湖北鄂西地區的十堰和宜昌兩市,,但其推進緩慢。
十宜高鐵功能定位模糊,雖可連接十堰與宜昌,但漢十高鐵與鄭渝高鐵已形成“十”字形骨架,新增線路的“補網”效果有限。
湖北省級規劃更側重武漢樞紐直通線等重點項目,十宜高鐵需協調鄂西多市利益,短期內難形成合力。
五、利川至萬州高鐵。重慶與湖北間的一條區域聯絡線,但湖北段(利川)與重慶段(萬州)規劃進度不一,需國家層面統籌。目前兩地未形成統一技術方案,納入規劃缺乏基礎。
渝東北地區人口外流嚴重,高鐵客流培育周期長,地方財政難以獨立承擔建設成本。利川處于鄂西地區,經濟條件更差,建設資金更難以落實。
六、鶴峰至張家界高鐵。該線路試圖連接湘西山區,但存在顯著瓶頸。
國家已規劃恩施至張家界鐵路,鶴峰支線屬于局部加密,不符合“骨干網絡優先”原則。線路途經武陵山區,環保審批難度大,投資回報率進一步降低。
以上六條高鐵,都是各省各市主推的項目,推進多年依然難以進入國家規劃,根本原因還是前景不明,過度超前。
未來,這些線路或需等待既有通道飽和、區域經濟需求升級或技術方案優化后,才有可能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