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可一到夏天,多數人只記得吃涼瓜、冬瓜清熱,卻忽略了姜的好處。尤其是那些整天待在空調房,一吃冰的就拉肚子,還總覺得沒精神的人,其實更需要一道 “暖身菜”。今天就給你安利廣東人夏天的 “續命食譜”—— 豬腳姜,做法簡單,吃著酸甜軟糯,每天吃一點,入伏后干活都有勁。
為啥夏天要吃豬腳姜?
在廣東的菜市場,一到三伏天,賣小黃姜的攤位前總圍著人,都是買回去做豬腳姜的。當地老人常說:“伏天補對了,冬天少受罪。” 廣東省中醫院的食療專家也曾提到,夏天人體陽氣浮在表面,內里偏虛,加上空調、冰飲的寒氣侵襲,容易出現乏力、怕冷、胃口差等問題,這時候用姜、醋、豬腳搭配著吃,是很應季的調理方式。
別以為豬腳姜只是產后補品,其實普通人夏天吃正合適。我去年夏天在廣東出差,連續一周吃外賣,總覺得手腳發沉,后來朋友做了一鍋豬腳姜,吃了兩天,明顯感覺身上有勁兒了,空調房里待著也沒那么容易打噴嚏了。它的妙處就在于:姜驅寒,醋開胃,豬腳補能量,搭配在一起暖而不燥,夏天吃著一點不負擔。
豬腳姜這樣做,酸甜軟糯不膩口
廣東人做豬腳姜講究 “料足、火到”,但步驟并不復雜,哪怕是第一次做,跟著步驟來也能成功。關鍵是姜要炒透,醋要選對,這樣做出來才夠味。
準備食材:
豬腳 1 只(選前蹄,筋多肉嫩,大概 500 克,讓攤主剁成小塊)
小黃姜 300 克(一定要選帶土的小黃姜,辛辣味足,驅寒效果好)
雞蛋 6 個(普通雞蛋就行,土雞蛋更香)
甜醋 1 瓶(選廣東產的甜醋,不是米醋或陳醋)
紅糖 2 勺(選塊狀的老紅糖,比粉末紅糖味道更醇厚)
做法步驟:
1.處理豬腳:豬腳用清水泡 10 分鐘,泡掉血水。鍋里加水,放 2 片姜、1 勺料酒,倒入豬腳,大火煮開,撇掉表面的浮沫(這一步很重要,能去腥味),煮 3 分鐘后撈出,用溫水沖干凈(別用冷水,免得肉質變緊)。
2.處理姜和雞蛋:姜刮掉皮,切成厚片;雞蛋冷水下鍋,中火煮 8 分鐘,撈出過涼水,剝殼備用。
3.炒姜:鍋里不放油,直接倒入姜片,中小火翻炒,炒到姜片表面微微變焦,水分炒干(大概 5 分鐘,這樣姜吃著不辣,還帶點甜),盛出來備用。
4.熬制豬腳姜:找一個砂鍋(沒有砂鍋用不銹鋼鍋也行,別用鐵鍋,會影響味道),先倒入炒好的姜片,再放入豬腳、剝殼的雞蛋,接著倒甜醋(沒過所有食材就行,不夠可以再加一點),最后放入紅糖。
5.大火煮開后轉小火,蓋上蓋子燉 30 分鐘,燉到豬腳能用筷子輕松戳透就可以了。關火后別開蓋,燜 10 分鐘,讓食材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
這 3 個竅門,讓豬腳姜更好吃
姜一定要選小黃姜,那種大姜味道太沖,炒完還是辣,小黃姜炒后帶點回甘,吃著不嗆人。
豬腳別買太肥的,帶點筋的最好,燉出來軟糯不膩,啃著還有嚼勁。
做好的豬腳姜放涼后,泡在湯汁里冷藏一晚,第二天再熱著吃,味道更濃,雞蛋和豬腳會更入味,這是廣東人常說的 “越泡越香”。
夏天吃它,比喝補湯更舒服
有人覺得夏天吃豬腳會上火,其實搭配甜醋和姜就不用擔心。甜醋是酸中帶甜的,能解豬腳的膩,姜的辛辣被醋中和后,變得溫和又暖胃,吃著就像一道酸甜口的燉菜,一點不覺得燥。
對于那些夏天總覺得累、手腳涼,或者吃點涼的就不舒服的人,這道豬腳姜真是 “及時雨”。它不用放復雜的調料,全靠食材本身的味道融合,豬腳燉得入口即化,雞蛋吸飽了湯汁,連姜片都帶著酸甜味,老人小孩都能吃。
我鄰居張阿姨夏天就常做,她說:“以前一到伏天就沒胃口,自從學著做豬腳姜,每天吃兩塊豬腳、一個蛋,中午都不用午睡,干活也有勁兒。”
入伏后天氣又熱又潮,別總想著吃冰的、涼的,試試這道廣東人的 “伏天補品”。豬腳的軟糯、雞蛋的入味、姜醋的酸甜,搭配在一起特別對胃口,吃完身上暖暖的,整個人都精神。
你也趕緊買點食材試試,做好了趁熱吃,連湯都能喝兩口。覺得這個方子有用,就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轉給那些夏天總沒精神的朋友,一起吃著豬腳姜,舒舒服服過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