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經過漫長的發展,拔火罐已經成為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期節目,我們一同來了解火龍罐,這個小小的罐子在中醫治療中,如何發揮它大大的作用。
嘉賓簡介
陳益齡
庵埠華僑醫院康復科中醫主治醫師,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擅長運用針刺、溫針、浮針、艾灸及中醫理療方法治療面癱、失眠、眩暈病、帶狀皰疹、肱骨外上髁炎、女性月經病、產后康復及中風后遺癥等。
什么是火龍罐
《黃帝內經》中說:“經絡者可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經絡不可不通。”氣旺則血行,氣滯則血凝;人體之所以有疼痛、僵硬,都是因為經脈氣血淤塞不通。有句俗話不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嗎?為了更好疏通經絡達到治療效果,人們發明了很多器具來作為輔助工具。
在罐體療法中,無論是我們常見的玻璃罐、陶罐、竹罐或是家中長輩常用的抽氣罐,大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而火龍罐憑借“一罐多效、無痛舒適”的特點,成為大眾更喜愛的理療項目。
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結合使用是火龍罐設計的靈感來源。火龍罐灸源于民間古老的灸法,發明者以中醫整體觀念為指導,通過總結其30余年的臨床經驗,對傳統火罐進行改造而設計出火龍罐并應用于臨床,將推拿、拔罐、刮痧、艾灸數種傳統中醫療法完美結合。
火龍罐的罐體,是由玄石加紫砂混合燒制成不同尺寸的罐體,它的罐口是不規則花瓣型結構,罐口上由高科技技術嵌金銀等,金補銀瀉,罐體內有一根針體,用來固定艾柱,由于罐口如火龍之口,所以稱之為“火龍罐”。
火龍罐綜合灸治療的核心在于其獨特的操作手法與熱力滲透性。通過點燃罐內的艾柱,產生溫熱效應,結合點、震、碾、叩、推、按、撥、揉、熨、燙等多種手法,對穴位、經絡及皮膚肌肉組織進行綜合調理。這種療法不僅避免了傳統刮痧及負壓走罐的疼痛感,還克服了傳統火罐造成皮下淤血、死細胞堆積的負作用,實現了治療性和舒適性的完美結合。
火龍罐治療的功效
火龍罐綜合灸治療,之所以能夠在中醫界獨樹一幟,主要得益于其顯著的四大功效:溫、通、調、補。
火龍罐的溫熱效應能夠深入肌膚、經絡,驅散體內的寒邪與濕邪,促進血液循環。對于因寒凝、氣滯等導致的經絡不通病癥,如關節疼痛、肌肉僵硬、肢體麻木等,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同時,這種溫熱效應還能夠激發經氣,促進氣血在經絡中的運行,恢復經絡的正常生理功能。
火龍罐通過其獨特的操作手法和熱力滲透性,能夠通經活絡,打通經絡,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對于因經絡不通導致的各種疼痛性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等,火龍罐治療能夠顯著緩解疼痛,促進病灶部位的恢復。
火龍罐療法能夠平衡臟腑氣機,調節神經機能,暖宮調經。通過刺激穴位和經絡,激發人體的正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時,對于體內的邪氣,如寒濕、瘀血等,火龍罐能夠促進其排出體外,使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火龍罐的溫熱和按摩作用還能夠促進氣血的運行,使氣血充盈、流暢。對于氣血不足、氣血瘀滯等病癥,火龍罐能夠改善氣血的供應和循環,調節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的代謝能力。
此外,火龍罐還具有扶正祛邪、補益強身的作用,能夠激活免疫系統功能,提高機體的整體健康水平。
火龍罐的禁忌癥
火龍罐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應慎用或禁用火龍罐治療:
患有急性疾病者,如高熱、急性感染等;
接觸性過敏或艾煙過敏者,對火龍罐綜合灸治療中的艾煙或某些接觸性物質過敏者;
不明原因內出血者,如消化道內出血、腦出血;
孕婦腰骶部和腹部,因火龍罐的溫熱效應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糖尿病末梢神經損傷者,因感覺神經受損,可能導致燙傷等意外發生;
嚴重外傷未縫合傷口局部,因火龍罐治療可能加重傷口感染或出血;
傳染性疾病患者,如艾滋病、肝炎等;
情緒激動、精神病患者、醉酒者、吸毒人員,因可能無法配合治療或發生意外。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編輯部
本期編輯:許小薇
責任編輯:王曉丹
編 審:劉俊雄
出 品:潮州市潮安區衛生健康局、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