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近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超過20%的家庭火災成因涉及未成年人因素,兒童消防安全教育已成為守護萬千家庭的重要基石。為切實增強少年兒童消防安全意識,普及基礎防火知識與應急逃生技能,筑牢假期居家安全防線,7月23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魯約篤行”實踐團在冠縣清泉街道新城社區面向轄區近百名兒童開展消防安全教育課程。通過系統性的消防安全知識講解,將安全理念深植童心。
專業理論精解,構建防火思維框架
實踐團成員依托精心準備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與真實案例影像資料,深入淺出地展開了系統理論教學。內容聚焦家庭生活實際場景,清晰闡釋了“燃燒三要素”核心原理。講解時生動剖析了因幼童好奇玩火、錯誤使用大功率電器及不規范充電行為而引發的典型火情案例,令在場的孩子們直觀認識到火災的巨大危害性與可防范性。課程同時重點普及了社區及家庭環境內需嚴格遵守的“三清三關”(清樓道、清陽臺、清廚房,關火源、關電源、關氣源)日常防火規范,成功在孩子們心中初步建立起家庭防火的知識框架和理性認知。
隱患可視化排查,深化風險場景認知
為使理論認知有效轉化為實踐預判能力,教學環節特別模擬了居家安全隱患排查任務。實踐團成員巧妙利用情景再現,在多媒體中直觀呈現出充滿消防隱患的兒童臥室實景圖——從隨意掛搭于取暖器上的易燃衣物,到電源插座被多臺玩具車輛電池同時充電時的過載狀態,再到書桌上未熄滅的模擬蠟燭燈被窗簾垂帶“不慎”引燃的連鎖反應。在實踐團成員的專業引導下,孩子們積極辨識這些隱藏的“火患陷阱”,互動過程有效激發其風險警覺,深刻領會到隱患藏匿于細節的道理。
掌握自救逃生技能是防火教育的核心落腳點。實踐團成員結合社區樓層布局,詳細地講解分析了不同類型火災初期的應對原則,明確了“小火快滅、濃煙速逃”的行動基準。重點解析了安全疏散指示標識的識別要訣、不同材質門把手的徒手測溫避燙方法、濕毛巾制作及使用規范。
此次扎實的理論授課使抽象的消防安全知識切實內化為社區少年兒童可感可用的防護盾牌,充分彰顯了“魯約篤行”實踐團聚焦社會需求、賦能基層治理的初心與扎實作風。實踐團負責人李慶雪強調:“啟蒙一課僅為起點,消防安全素養需深耕細作。我們將持續鏈接社區資源,拓展更多生動載體,確保防火意識如‘火種’不熄,‘防火墻’常在。”
(供稿單位: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陳詩雨 、周雨欣、徐林霖、李慶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