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經過60分鐘同步旋轉,由中鐵十局八公司承建的雙幅總重達36000噸的臨沂至滕州高速公路(簡稱“臨滕高速”)上跨膠新鐵路轉體橋,順時針旋轉60°,順利實現零誤差轉體對接,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為項目合龍成橋、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臨滕高速途經臨沂市費縣、平邑縣,棗莊市山亭區、滕州市,與嵐菏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140.7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由中鐵十局八公司承建的臨滕高速上跨膠新鐵路轉體橋位于臨沂市河東區,側穿膠新鐵路,是目前臨沂市噸位最大、跨度最長、轉體角度最大、梁面最寬的分幅式結構轉體橋工程。
該橋梁為雙幅2×80米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左幅采用滿堂支架現澆工藝,右幅采用“支架現澆+掛籃懸澆”工藝,單幅橋面寬18.7米。橋梁轉體系統由轉體支座、上轉盤、下轉盤、撐腳、滑道、牽引系統組成,其中轉體支座由錨固螺栓和套筒與上、下轉盤連接,設計承載力為220000KN,轉體作業由牽引系統提供動力。
自開工以來,面對橋梁上部結構預應力形式復雜,營業線施工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等嚴峻挑戰,項目團隊深化技術攻堅,強化工藝管控,運用BIM模擬預應力張拉全過程,優化鋼束布置、張拉順序及錨固工藝,避免張拉過程中出現應力集中、構件變形等問題;并將右幅原掛籃懸澆施工工藝變更為“支架現澆+掛籃懸澆”施工工藝,滿足了現場施工組織要求,有效縮短了整體施工時長。
轉體前,項目團隊通過稱重試驗精確計算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擦力矩、摩擦系數等參數,依據結果進行配重,使橋梁達到最佳平衡轉體條件;同時在梁體周圍布設2處測量觀測點,實時監測形變數據,并對轉體橋進行了15度的試轉體,充分驗證啟停性能、點動參數和備用電源切換的可靠性,確保轉體系統性能滿足轉體要求。
在橋梁轉體施工中,項目團隊綜合運用多項高精度技術確保精準安全轉體。全程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終端及衛星監控系統,實時監測轉體速度、空間位置、梁體姿態、關鍵應力點等核心數據,配合同步自動連續牽引系統,結合高精度測量技術對橋梁姿態進行糾偏預警及動態調整,最終安全正點完成橋梁轉體施工。
臨滕高速是山東省“十二縱八橫十一射”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對優化山東省高速公路網布局、發揮路網整體效益、改善區域交通運輸條件、緩解現有路段交通壓力、促進魯南地區經濟發展、振興沂蒙革命老區等具有重要意義。(中鐵十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