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國網約車分會致歉了,關于“北京燃油車徹底禁止入駐網約平臺”這條消息,是未經核實的消息,現在也已經做了撤架處理。
前兩天的討論度還挺高的,多家媒體紛紛跟進報道,然后畫風突變,今天一大早就道歉了,這一戲劇性反轉,讓大家摸不著頭腦。
不過像廣州、深圳這些地方網約車已經 100% 是新能源車了,北京這次不會是先放點風出來試探一下吧?要是真有“禁油令”會咋樣?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撤稿原因猜測:尚未確定+不貼合實際
按理說,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作為行業組織,不會無緣無故發布這種重磅消息。所以我估摸,這消息大概率不是空穴來風,只不過尚未確定或者決定。畢竟網約車禁止燃油車涉及存量太廣,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
要是真全面禁止燃油車進入網約車平臺,那得涉及多少司機的飯碗、多少車輛的處置,牽一發而動全身。
或許是相關政策還在研討階段,一些初步意向被提前泄露,分會編輯沒核實清楚就發布了,導致這場烏龍。
北京西站地區南廣場網約車接駁區
不貼合實際,北京燃油網約車保有量仍很大。
來自北京附近的朋友說道:“說實話昨天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怎么也想不通這是腦子怎么想的發這個消息出來!你在北京現在打車能打到燃油車的幾率和能搖到北京車牌的幾率一樣了吧!(我說的是普通的快車,不包含豪華和專車)。”
確實,在北京誰不知道一腳油多少錢,一腳電多少錢,本來這有網約車就不賺啥大錢說白了就是拿時間換錢罷了,沒多少全職網約車司機是拿油車拉人的,但也不能把副業是油車拉人的給一刀切,太絕對了,不大貼合北京現在的實際情況。
對二手市場的沖擊
雖說消息被撤回,但已經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尤其是二手市場。之前有消息稱北京油車司機在注冊平臺時收到提示,車輛不滿足要求,需要更換綠牌車。這一政策預期下,二手市場上網約燃油車價格暴跌。
很多油車司機面臨車輛貶值、貸款未還完等問題。就算后續政策不落地,這次風波也讓大家對燃油網約車的未來產生擔憂,持有燃油網約車的車主想出手,難度和價格都大受影響。
未來網約車市場的走向
其實,從全國范圍來看,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成為網約車主流,是大勢所趨。
深圳早在 2020 年就將燃油車淘汰出了網約車行列;
廣州、東莞等地也不再接受燃油車加入;
西安更是于2025年6月15日24時全面清退燃油網約車,較原定的2028年計劃大幅提前;
成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8萬輛,公共領域車輛(含網約車)電動化率超80%;
天津、鄭州等10個城市自2025年起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重點推廣公務用車、出租車、城市物流配送車等領域的新能源化。
另外還有其他城市也對燃油網約車設置了更嚴格標準,如要求車齡小于五年、購置價格12萬元以上,將許多經濟型小轎車排除在市場之外。
隨著新能源車開網約車成本更低,排放更少,符合綠色環保的出行標準。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基礎設施完善,新能源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占比會越來越高。
從全國汽車市場角度看,這一事件是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的一個縮影。
一方面,促使更多消費者和從業者重新審視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價值。如果未來網約車全面電動化,會帶動更多人在購車時選擇新能源車型。
另一方面,車企也會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布局,以滿足市場需求。
不過,短期內燃油車仍有一定市場,尤其是在一些新能源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
并且反過來想,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取代燃油車也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如果只允許新能源汽車做網約車,也很容易理解。
關鍵就是如何解決存量燃油車的問題,是國五國六繼續開到年頭退出,還是設立國六B以前的燃油車禁入...還得細細琢磨琢磨。
未來,無論是行業組織、政府部門,還是從業者和消費者,都得緊跟行業變革步伐,提前布局,才能在這場汽車行業大變革中不被落下。
電動EV:
“禁油令”雖虛驚一場,卻為行業敲響警鐘:新能源化已不可逆,任何觀望都可能被時代拋下。從全國數據看,網約車新能源滲透率已經“居高不下”,深圳、西安等地的“油車清退”經驗表明,新能源替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
但同時也得注意,要結合不同地方的實情,“一刀切”的政策若忽視存量司機的生存困境(如貸款未清、車輛貶值),可能激化矛盾。
當然了,對從業者而言,主動擁抱新能源轉型、提升服務競爭力,或是應對行業變局的關鍵。
這場變革沒有旁觀者,唯有順勢者方能贏得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