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朱涇鎮(zhèn)的金上海一號大酒店大堂里悄然擺起了“地攤”。下午4點不到,大廳里已經(jīng)飄起了飯菜香,醬鴨、走油小蹄膀、菠蘿咕咾肉、松鼠鱸魚等上百種菜品整齊排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選購,熱鬧得仿若小型集市。
市民段先生一邊挑選菜品一邊說:“大熱天的自己懶得燒,買現(xiàn)成的挺好的。”他還告訴記者,自己買了紅燒大肉、海蜇、茭白肉絲等五六個菜,總共花了100元左右。另一位市民則表示:“最重要的是干凈,而且他們大廚燒出來的味道確實很棒。”
從清爽的涼拌菜,到熱乎的小炒,再到費時費工的走油小蹄膀、松鼠鱸魚,大廳里的菜品幾乎覆蓋了家常菜的半壁江山。從幾塊錢的小菜到幾十元的硬菜,明碼標價一目了然。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想吃卻懶得做”的繁瑣菜,成了最搶手的爆款,常常供不應求。
市民莊先生就是這里的常客,他說:“自己做的話肯定很麻煩,還要買食材、切配菜,也不太會燒,這邊經(jīng)濟實惠,拿回去就可以吃。”
記者了解到,這些備受市民歡迎的菜品,均出自金上海一號大酒店和全盛大酒店的廚師團隊。這兩家酒店原本以承辦各類宴席聞名,但平日里,尤其是工作日,龐大的后廚團隊和寬敞的宴會廳空間常常面臨閑置。如何盤活這些寶貴的資源?創(chuàng)始人俞勝花也在尋求一條新的出路。她敏銳地觀察到,周邊社區(qū)居民對高品質(zhì)家常菜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別是那些費時費工的“硬菜”和適合快節(jié)奏生活的即食菜品。
正是精準捕捉到這一市場痛點,她萌生了將閑置的“高大上”空間和人手轉(zhuǎn)化為親民服務的想法,“大廳擺地攤” 模式便應運而生。俞勝花表示:“我們也是在競爭中給自己找一條思路,要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把品質(zhì)放在第一位,沒有隔夜菜,更沒有預制菜。”
金上海一號大酒店的“擺地攤”模式始于今年6月,一開始只是在室外小范圍嘗試,菜品只有十幾樣。現(xiàn)在菜品已有上百樣,并且分為中午、晚上兩個時段售賣,中午10:20開始,下午3:20開始,每天能賣出上千份。俞勝花介紹說:“中午的菜品約60個,晚上有100多個。有走油蹄膀、東坡肉、醬鴨、白切雞等,夏天還有糟鹵,松子鱸魚每天能售出上百條。”
記者:倪晏清、呂瑤
編輯:干鈺瓊
責編:干鈺瓊、陳薇婷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