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一場關于桑枝的 “秘密實驗” 正在進行。技術員小李將不同粉碎度的桑枝樣本放入培養皿,仔細記錄著菌絲的生長速度。“看,80 目的桑枝木屑,菌絲 3 天就能長滿培養皿,而傳統的 40 目木屑,需要 5 天。” 他指著顯微鏡下密密麻麻的菌絲說,這個發現讓全桑枝培育菌菇的效率提升了近四成。
這只是四川芝皇農業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2021 年公司成立之初,就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桑枝中含有的天然抑菌成分,會阻礙菌絲生長。技術團隊查閱了上百篇文獻,做了無數次實驗,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 —— 通過特定的蒸汽爆破技術,打破桑枝纖維結構,再配合 72 小時的預濕工藝,中和其中的抑菌物質。這項技術革新,讓桑枝從 “絆腳石” 變成了 “香餑餑”,也為公司贏得了第一筆訂單。
2走進智能養菌車間,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 “菌菇工廠”。28 棟標準化廠房整齊排列,每棟廠房都配備了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以前種菌菇,全靠天吃飯,溫度高了怕死,低了怕不長。” 有著 20 年種植經驗的王大叔感慨道,“現在好了,車間溫度始終保持在 23℃,濕度 65%,比家里還舒服,菌絲長得又快又好。” 在車間的中控室,一塊巨大的顯示屏實時顯示著各廠房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并調節,技術員只需在屏幕前監控即可。
制袋車間里,全自動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桑枝木屑、玉米芯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后,被送入制袋機,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大小均勻的菌棒。“這條生產線每小時能生產 4000 個菌棒,相當于 20 個工人一整天的工作量。” 車間主任介紹道,“而且誤差特別小,每個菌棒的重量相差不超過 5 克,保證了出菇的一致性。” 更神奇的是,這些菌棒都植入了芯片,記錄著生產時間、批次等信息,消費者掃碼就能追溯到源頭,吃得更放心。
科技創新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讓菌菇的品質更上一層樓。公司與西南大學合作研發的 “桑枝專用菌種”,讓香菇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品種高出 18%,口感更加鮮美。在產品檢測中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對菌菇進行抽檢,檢測項目包括農殘、重金屬等 30 多項指標,確保每一批次的產品都符合國家標準。“我們的菌菇,不僅要好吃,更要安全。” 檢測員小張說,“這是對消費者的承諾,也是我們的責任。”
如今,四川芝皇農業的科技成果已經惠及周邊 1800 多戶農戶。公司為農戶提供統一的菌棒和技術指導,還開發了一款手機 APP,農戶可以通過 APP 學習種植技術、查看市場行情。“我以前從沒種過菌菇,剛開始心里沒底。” 村民李大姐笑著說,“公司派技術員手把手教我,還在 APP 上給我發種植視頻,現在我種的香菇畝產比別人高不少,一年能多賺好幾萬呢。”
從解決桑枝抑菌難題,到打造智能養菌車間,再到開發專用菌種,四川芝皇農業用一項項科技創新,讓桑枝菌菇產業煥發勃勃生機。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四川芝皇農業會帶領更多農戶走上致富路,讓桑枝菌菇香飄更遠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