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軍事圈里傳出個大消息,說俄羅斯可能要采購咱中國的殲-35隱形戰機。
這事兒一出來,可把大家驚得不行。
俄羅斯,那可是老牌軍事強國,以前都是它賣武器給別人,現在居然考慮買中國戰機,這風向轉得有點猛。
這背后到底咋回事?
俄羅斯咋就打起殲-35的主意了
俄羅斯現在在艦載機這塊,處境有點尷尬。
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自2017年進塢維修升級以來,可謂命運多舛。
先是承擔維修工作的浮動船塢沉沒,船塢上的起重裝置墜落砸穿航母甲板。
后又發生火災,導致人員傷亡,維修完工時間也是一推再推。
如今,甚至傳出可能被出售為廢舊金屬的命運,高昂的維修成本讓這艘承載著俄羅斯海軍榮耀與希望的航母,似乎已在退役邊緣徘徊。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困境,直接影響了俄羅斯海軍艦載機部隊的發展。
俄羅斯現役航母艦載機主要是蘇-33和米格-29K。
蘇-33基于蘇-27系列發展而來,曾是冷戰末期先進的艦載機之一。
但歲月不饒人,生產線于2006年關閉后,僅存的24架逐漸老化,2015年后基本退出一線任務。
米格-29K雖說是俄羅斯海軍后續依賴的艦載機,可它本是為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量身定制。
它屬于輕型戰斗機,和重型艦載機平臺相比,其作戰半徑、載彈量都是相差甚遠,航電武備也落后,在世界大國的固定翼艦載機中性能最差。
俄羅斯并非沒有努力過。
2021年,俄羅斯推出了輕/中型隱形戰斗機蘇-75“將軍”,意圖在國際五代機市場分一杯羹,同時滿足俄軍對輕型隱形戰機的需求,甚至還有發展艦載機版本(蘇75K)的計劃。
俄羅斯官方宣稱其“低成本、高可出口性”,可現實卻很殘酷。
多年過去,該項目推進艱難,在俄烏沖突持續消耗巨額軍費、俄羅斯國民經濟承受重壓的背景下,為一個尚未獲得國內外明確訂單的項目持續投入大量研發資金,俄羅斯難以承受。
在西方的制裁大棒下,更是讓俄羅斯軍工國際合作渠道近乎斷絕。
蘇-75最初打的中東、印度、越南等潛在合作方的主意,大概是擔憂制裁牽連,或對項目成熟度及俄方交付能力存疑,至今沒有實質性資金注入或聯合開發協議落地。
蘇-75項目如今可謂前途渺茫,其艦載機版本更是遙不可及。
再看看中國的殲-35,那可是實打實的厲害。
它是基于FC-31“鶻鷹”驗證機發展來的,專門為艦載需求優化過。
裝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老遠了,還有EOTS光電瞄準系統,武器掛載也豐富,能掛PL-15E遠程空空導彈、YJ-21E反艦彈道導彈。
而且,殲-35已經在遼寧艦、山東艦上測試完,都量產裝備海軍了,這成熟度,俄羅斯看了能不心動嘛。
蘇-75項目是不是要涼了?
要是俄羅斯真買了殲-35,那蘇-75項目大概率是要涼透了。
蘇-75從亮相到現在,原型機都還沒個影呢,就靠個模型到處忽悠人投資。
本來想著國外有人投錢,俄羅斯自己也能湊點,結果俄烏沖突一來,俄空天軍的裝備重點全變了,蘇-75根本排不上號,一分錢都拿不到。
就算現在俄羅斯想起來要搞蘇-75的艦載機版本,那也來不及了。
新機研發加上艦載機研發,沒個十年八年根本搞不定。
等它搞出來,都2040年左右了,那時候艦載機技術都不知道發展成啥樣了,蘇-75大概率一出來就落后,俄羅斯肯定不會干這傻事。
對俄羅斯來說,要是買殲-35,那可就省事多了。
中國有產能,要多少造多少,技術也成熟,拿過來就能用。
而且還能定制,發動機、武器啥的,都能按俄羅斯的要求來。
這么一對比,蘇-75哪還有競爭力,涼了也是意料之中。
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還有救嗎?
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信息來源: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維修升級工作暫停2025-07-11 海外網
這航母服役以來,就一直毛病不斷,動力系統老出問題,不是起火就是鍋爐故障。
俄羅斯現在也在糾結,是繼續修呢,還是干脆放棄。
有俄羅斯專家說,現在精確制導武器、高超音速飛行器這么厲害,像“庫茲涅佐夫”號這種中大型航母,就是個活靶子,還不如造點輕型航母,靈活又便宜。
信息來源:俄航母或許能保住,但艦載機怎么辦——買中國殲-35?2025-07-22 樞密院十號
要是俄羅斯真打算造輕型航母,那艦載機用殲-35還真挺合適。
不過,要是“庫茲涅佐夫”號不修了,俄羅斯海軍可就沒航母可用了,這對大國海軍來說,可太沒面子了。
所以,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俄羅斯估計還是舍不得放棄“庫茲涅佐夫”號。
給中國3個月,真能修好航母?
網上有說法,說要是把“庫茲涅佐夫”號送到中國來修,中國3到6個月就能搞定,讓它煥然一新。
這可不是吹牛。
中國的造船工業,那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有全球最完善的體系,產業工人多,技術團隊也厲害,供應鏈還全是本地化的。
不管是大連造船廠還是江南造船廠,修個6萬噸的航母,那都不在話下。
但俄羅斯會不會把航母送來中國修,這就不好說了。
一方面,俄羅斯一直把“庫茲涅佐夫”號當成海軍的象征,要是送到中國修,面子上有點過不去。
另一方面,俄羅斯國內軍工復合體也不樂意,這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所以,就算中國有這能力,俄羅斯大概率也不會把航母送來。
俄羅斯考慮采購殲-35,這事兒反映出俄羅斯在艦載機和航母發展上的困境。
蘇-75項目基本涼涼,“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命運未卜。
中國的殲-35和造船工業,雖然在技術和能力上都能滿足俄羅斯的需求,但由于各種原因,俄羅斯要邁出采購和送修這一步,還挺難的。
未來俄羅斯海軍到底咋發展,咱們還得接著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