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通訊員:馮夏雪 姜甜甜 李星)
這個暑假,江岸區的“愛心托管班”里格外熱鬧。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大作戰”正在火熱上演。在江岸區城管局組織下,垃圾分類宣講團化身“環保老師”,深入全區各街道、社區的暑期愛心托管班課堂,將垃圾分類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樂于參與的趣味挑戰,讓小小身影們成為最積極的“環保實踐家”。
在花橋街道紅橋社區的暑期課堂,垃圾分類主題的動畫片讓孩子們目不轉睛。動畫片中,擬人化的“垃圾寶寶”形象生動,它們尋找歸宿的旅程引發陣陣笑聲,也讓塑料瓶、廢電池等物品的正確分類變得清晰易懂。隨后的動手實踐環節成為孩子們踴躍挑戰的焦點。“塑料瓶能賣錢,歸藍桶!”“電池有毒,要放紅桶!”孩子們稚嫩而篤定的聲音此起彼伏,在互動中自發地進行著“找茬兒”與“糾錯”。課堂尾聲,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心中對綠色環保的理解,創作出“垃圾寶寶找家”“環保小衛士分類記”等主題畫作,五彩斑斕的涂鴉,成為他們爭當“環保小衛士”的宣言。
“綠廚余,藍回收,紅有害,灰其他,垃圾分類要記牢!”在永清街道的暑期課堂,孩子們跟隨著“環保老師”,用朗朗上口的“分類口訣”為垃圾分類知識增添了旋律。蘋果核變肥料、塑料瓶做新衣服……神奇的“垃圾魔法”讓孩子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隨后,互動游戲“垃圾投投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手攥“果皮”“廢紙”等卡片,像投籃般爭相投向對應的四色迷你垃圾桶。答對的小朋友們領到了獎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活動結束時,孩子們舉著自己的“戰利品”,跟著老師宣讀環保宣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美麗家園共同守護!”這不僅是口號,更是他們行動的起點。
“孩子們學得快,記得牢,關鍵是真心喜歡參與。”一位“環保老師”說道,這種寓教于樂、動手實踐的沉浸式課堂,讓垃圾分類知識真正走進了孩子心中。江岸區城管局環衛科工作人員表示,希望能以“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家庭參與實踐,共同推動綠色生活習慣的養成。一場由孩子們主導的“綠色接力”,正在這個夏日悄然傳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