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辛)7月17日至19日,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大會在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舉行。全區各學校書記、校長(園長)、業務管理骨干,以及高新區、河東區、沂河新區、郯城縣、費縣、市直學校等共計900余人參會。
大會圍繞“深化課改賦能成長,融合創新共育新人”這一主題,聚焦“新課程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兩大內容,深入探討教育改革重點難點問題。
開幕儀式上,臨沂市羅莊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文峰在講話中指出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革新,也是對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知識體系及人才培養目標的挑戰和重構。要求全區教育系統勇擔時代重任,提升羅莊教育未來核心競爭力。臨沂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志鵬在大會上肯定了臨沂市羅莊區在課程改革、教師培養、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探索及展現出的創新擔當精神。同時提出要積極推進基于學生素養發展的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深化學校課程建設,推動學習方式變革。
為期三天的會議日程緊湊而豐富,多位教育領域的權威專家帶來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褚宏啟以《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為題,從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高度出發,系統闡釋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實施路徑。
“教育改革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褚宏啟結合多年政策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改革框架:以課程標準為引領,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評價改革為保障。他特別分享了北京、上海等地在跨學科學習、項目式教學方面的成功案例,為區域課改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系主任、教授周文葉在報告中指出,新課程評價的核心在于“素養導向”,強調評價應從傳統的知識記憶轉向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針對傳統評價的局限,周文葉分析了當前課堂評價中存在的“點式提問”“教學評脫節”等問題,并通過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逆向設計、任務驅動等方式實現素養目標落地。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吳剛平指出,傳統教學存在“負擔重、效率低、后勁弱”的困境,其根源在于知識結構扭曲和學習方式單一。為此,他提出教學改革需實現知識理論轉型,從“知識傳遞”轉向“知識建構”,并倡導“記中學、做中學、悟中學”三種學習方式的有機融合。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副主任唐立寧強調,創新教育應包容“小創新”與“大創新”,通過項目式學習和情境化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鞍渭鈩撔陆逃皇巧贁等说奶貦啵峭ㄟ^科學方法釋放每個學生的潛能?!碧屏幈硎?。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發展學院院長閆寒冰引用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數據,強調未來職業市場對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需求。她以DeepSeek、Kimi等國產大模型為例,展示了GenAI在作業設計、個性化輔導和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并分享了“提示詞公式”“SOLO模型”等工具,幫助教師避免“垃圾輸入”和“AI幻覺”問題。
閆寒冰呼吁教師從“技術使用者”升級為“智慧助教設計者”,她強調:“技術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只有倫理護航、應用驅動,才能讓AI真正賦能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p>
“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教師,而是要解放教師的創造力?!蹦暇煼洞髮W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陳波教授強調,教師應當主動擁抱技術變革,將AI作為教學創新的有力工具。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薛貴指出,傳統“少年班”模式存在選拔面窄、壓力過大等問題,而腦科學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他呼吁建立“選拔-培養-評價”的全鏈條體系,讓腦科學真正賦能因材施教。
會議期間,羅莊區四所中小學代表——臨沂第十八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志國,臨沂第四十中學教育集團校長、臨沂第四十中學黨委書記劉峰,臨沂第八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韓連信以及沂堂鎮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劉洪林分享了各自在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經驗。
羅莊區教育科學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毛錦瑞主持會議并進行會議總結,他表示,接下來要扎實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大力推動學習方式深度變革,著力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推動育人模式轉型。
作者:史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