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建外紅”共富聯盟專項基金成功舉辦“記憶有愛,社區無礙”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實踐與社區治理交流會。會議匯聚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北京市養老服務事務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建外街道辦事處等政府部門代表,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等愛心機構,以及專家學者、社區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討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路徑。作為“記憶守護”項目實施兩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會議全面展示了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生動詮釋了多元主體協同推進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的示范意義。
數據顯示,北京市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約494.8萬,占總人口22.6%,標志著北京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在99%的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養老的現狀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具有現實緊迫性。”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長兼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表示。
建外街道辦事處主任王一凡致辭
以建外街道為例,轄區60歲以上戶籍老人近6000人,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比超過36%。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認知障礙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這一現象已逐漸演變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作為基層政府,我們深切體會到,對認知障礙群體的關懷不僅關系千萬家庭的福祉,更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北京市朝陽區建外街道辦事處主任王一凡表示。
為此,2023年起,在建外街道辦事處的指導,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支持下,北京樂予慈善基金會“建外紅”共富聯盟專項基金發起實施了“記憶守護”項目。項目已累計惠及轄區2000余名老年人。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應惟偉表示:“我們希望在街道社區層面構建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支持體系,從而為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推進認知癥友好社區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
北京泰康溢彩基金會理事長應惟偉發言
多元共創,織就守護網絡
項目實施中整合多方力量,通過構建政府部門、專業機構、社區居民、企業、志愿者的多元協作機制,以保證項目專業、可持續地開展。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指導與資源協調;專業機構貢獻技術支持,制定認知障礙篩查標準與干預方案;社區居民作為直接受益者,參與需求調研與服務設計,確保項目貼合實際;企業則通過資金捐贈或服務贊助提供物質支撐;志愿者承擔活動執行、陪伴關懷等落地工作。
截至目前,項目累計聯動北京泰康溢彩基金會、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等5家企業,投入公益資金近50萬元。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等機構的參與,不僅是資源的補給,更彰顯了社會力量共同應對老齡化的責任擔當。
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現場捐贈
三級防治體系,筑牢健康屏障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項目已初步構建起‘社區篩查-專業干預-醫療支持’的閉環服務模式”,“建外紅”共富聯盟專項基金管委會副主任杜娟介紹道。第一級通過社區篩查、腦健康評估等方式實現早期發現。兩期“記憶守護”項目累計完成近千名老年人的風險篩查工作,并建立了健康檔案;第二級開展非藥物干預,引入藝術療愈、團體心理輔導等創新手段,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增強幸福感。目前已開展30余場非藥物干預活動,為近200人次老年人提供了寓教于樂、融情于理的療愈體驗;第三級建立雙向轉診機制,與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醫療機構合作,確保患者獲得及時的專業診療。
社區老人們參與舞蹈療愈活動
以防促治的理念,讓“被動應對”轉為“主動守護”。一位參與藝術療愈的老人說:“以前總覺得記不住事是老了正常,現在有篩查、有活動,心里踏實多了。”?
社區支持網絡,讓友好觸手可及
項目充分利用街道現有服務資源,動員社區企業和居民積極參與,形成了以建外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核心樞紐,聯動3家養老驛站、1家養老照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聯合40余家周邊商戶及200余名志愿者作為“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關愛伙伴/使者”,共同構建“1 + 5 + N”社區支持網絡,實現全域覆蓋的關愛矩陣。例如,由社區居民自編自導的認知癥科普系列節目,有效提升了轄區居民對認知障礙的認知,減少了對認知障礙的歧視。40余家商戶提供的100余項認知癥友好服務,進一步構建起認知癥守護的強大支持體系。北京通合行業建設參事服務中心業務總監黃小娟表示:“在地化關愛力量的持續涌現,標志著項目成功實現了從‘外部推動’到‘社區自治’的轉型升級。”
“一角一冊”,從實踐到可復制的溫暖
“記憶守護”項目以“一角一冊”為重要成果,推動項目服務可視化、可復制化。建外街道光華里社區的“記憶角”里,老物件展示墻喚醒著時代記憶,科普展板用漫畫解讀認知障礙知識。這個由社區花園矮墻改造而成的空間,緊鄰養老驛站與服務中心,成為居民隨時可及的“記憶加油站”。
記憶角
此外,項目凝練了兩年實踐經驗,編制形成了《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實踐指引》手冊,從篩查流程到藝術療愈方案,從社區網絡搭建到友好空間設計,手冊里的干貨讓其他社區可以直接“按圖施工”。“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好,更要讓這套經驗能走進更多社區,惠及更多老人。”項目顧問李璐齡說。
通過系列實踐探索,項目實現了“兜底有保障、外延有溫度、覆蓋無死角、技術有依托”的發展目標。認知障礙或許會模糊記憶的邊界,但無法消融社會的溫度。“我們將持續支持‘記憶守護’項目,共建更具溫度與韌性的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生態,讓每一次遺忘都能被溫柔以待,讓每一段記憶都得到用心守護。”北京市朝陽區建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依祎表示。(曉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