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充電樁“換新”之后,故障爆發,收費標準也提高了。近日,市民戴女士致電新民晚報,質疑小區內的非機動車充電樁為啥要拆舊換新。
戴女士家住楊浦區營口路600弄佳龍花園。小區交付于2004年左右,規模比較大,有1800多戶居民,自2022年起,陸續在多個點位安裝起非機動車充電樁,每個點位可同時供8-10輛電瓶車充電。
小區圖 網友攝
大約1年前,靠近物業公司后門的一處充電樁點位發生變化。“原先的一批充電樁設備被拆除,更換了一批新的設備。”充電樁的上新,卻引發了戴女士一些不滿:它改變了一些“規則”。
戴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其他充電樁點位的充電收費模式,是單次結算。“給電瓶車充電時,你可以掃碼選擇1元或其他金額;充電完成,但金額未用完,退款當場按原路返還。”
而在物業后門點位充電,須首先給賬戶充值,才能充電。戴女士認為,這樣的操作過程變得麻煩了。
另外,這批新的充電樁,不但收費標準提高了,前一陣竟然在短期內一下子壞了8個,而故障長時間未得到排除。這讓戴女士對更換充電樁設備的必要性提出質疑:為什么要換上“差的”?
小區圖 網友攝
記者致電物業公司和小區所屬的佳龍居委會。
據工作人員反饋,小區于2022年開始陸續安裝了一些非機動車充電樁設備;考慮到小區規模較大,選擇了三四家不同的充電樁供應商。物業后門那處點位的充電樁,原供應商經營不善,主動撤離,才有新的供應商進場。
小區不同點位的充電樁,收費模式本身就存在“單次結算”和“預充充電”的差異。物業人員直言認為,兩種模式本質上并沒有大的不同,都是先支付再充電。
而關于收費標準,有居民質疑“漲價了”,工作人員回應,原來1元充電5小時,變成了1元充4小時,并不能武斷認為,是收費標準提高了,而要與充電功率結合來看。目前小區非機動車充電收費標準都在合理范圍之內。
而對于充電樁曾發生故障并長時間未得到及時排除一事,工作人員表示,確有此事,系該充電樁設備一塊主板發生故障。故障發生后,他們多次聯系供應商,過程中大約有兩周時間充電樁停擺,但現在都已解決。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小區非機動車充電收費模式的確存在些微差異,可供居民按照自身意愿選擇。
原標題:《楊浦一小區非機動車充電樁“換新”,被質疑又是漲價又是持續故障》
欄目編輯:李曉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