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不久前,國家醫保局公布了應用藥品追溯碼打擊藥品領域欺詐騙保和違法違規問題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涉事的多家藥店被依法查處,相關人員也被追究責任。比如,江西撫州市為民大藥房串換并倒賣醫保藥品騙取醫保基金案中,法人代表林某被累計記12分處理;藥師邵某負重要責任,醫保支付資格記5分;村醫程某因涉嫌虛假診療、虛假處方等違規行為,醫保支付資格記5分。
與此同時,在一些地方披露的案例中,也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藥店相關人員被記分追責的信息。對事又對人,已成為醫保基金處置違法違規事件的新常態。
近年來,醫保基金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定點醫藥機構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行為仍有發生。究其原因,傳統監管模式只能處罰醫藥機構、無法“監管到人”“處罰到人”,導致個人違法違規成本較低。醫保部門在對一些欺詐騙保案件辦理中發現,僅懲處機構,相關責任人卻沒有被打痛,一些人稍微改頭換面就又“重操舊業”。這既讓少數違法違規人員有恃無恐,也對遵規守法者不公平。
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去年8月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就是要通過建立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將監管觸角延伸至具體責任人,對違規責任人進行記分管理。這種參考交通管理“駕照式記分”的管理模式,實現從機構到個人的全鏈條管控,大大提升了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精準性和震懾力。
有人認為,監管到人,“刀刃”指向的不只是定點藥店的法人,還有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以及藥師,這可能挫傷“白衣天使”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其實不然。違法必究,違規必罰,醫保基金關乎13億多參保人,廣大醫務人員手握處方“一支筆”,處于醫保基金使用鏈條的關鍵環節,管好這支筆,是監管方的必選項。“駕照式記分”的監管手段,就是要警示教育醫務人員自覺遵守診療規范,主動約束手中的“一支筆”,促進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和合理收費。這不僅能有效防止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實際上也是對醫務人員的一種保護。
制度講究科學性,我們看到,重視寬嚴相濟的原則,體現教育為主、懲戒為輔的導向,監管到人也有不少人性化設計。比如,限定范圍,避免處理面過大;梯度式記分,區分性質,分類處置;暢通異議申訴渠道,健全爭議處理機制等等,以此有效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在實際操作中,各地也堅持這一原則,如湖南就建立了動態責任認定機制,確保“誰的責任誰承擔”,避免簡單連帶和形式化處理,真正實現精準問責。廣西、山西、吉林、河北、江西等省份都明確,可通過線上線下學習培訓和現場參與醫保政策宣傳活動進行記分修復,切實提升相關人員的醫保政策水平。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確保基金合理合規使用,是醫療、醫保、醫藥三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每個醫療機構、每位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擔當。醫務人員既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也應成為醫保制度的積極維護者。期待廣大醫務人員自覺管好用好手中的處方“一支筆”,讓醫保基金更好惠及參保人,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孫秀艷)
《人民日報》(2025年07月25日19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