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元謀縣人民法院以創建“全國優秀人民法庭”為目標,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黨建引領、智慧司法、多元解紛等創新實踐,將司法服務深度融入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走出一條具有邊疆民族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黨建鑄魂強根基 司法為民顯擔當
元謀縣人民法院黃瓜園中心法庭以黨支部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構建“黨建+司法服務”融合機制。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強化理論武裝,組織干警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普法宣傳,連續多年保持干警零違紀記錄。今年,黃瓜園中心法庭榮立楚雄中院“集體三等功”,涌現出“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先進典型,形成“黨建帶隊建、隊建促審判”的良性循環。
智慧司法破壁壘 云端服務暖民心
針對農村群眾訴訟不便問題,該庭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模式: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實現網上立案、云端開庭,村民掃碼即可完成訴訟流程;開展“巡回審判進村寨”活動,將法庭搬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這一舉措既降低了維權成本,又保障了“冬早蔬菜之鄉”建設。
多元解紛促和諧 鄉土智慧化糾紛
構建“司法審判+委派調解+當場履行”聯動機制,首創“法官+調解員+執行員”協同模式。特邀調解員李浩倫運用鄉土智慧化解糾紛,成功調解離婚案件,讓當事人和平分手;在處理某水電移民搬遷安置糾紛時,創新“調解現場即履行現場”工作法,被告當場支付了賠償款。
法庭主動融入縣委、縣政府“4+2”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化解機制。聯合鄉鎮、村組構建多元解紛網絡,民事案件調撤率、結案率逐年攀升。
作為服務元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特色法庭,黃瓜園中心法庭聚焦農村土地承包、相鄰權等涉農糾紛,平等保護農戶與投資者的權益。調解的一起涉及千畝林地的承包合同糾紛,既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又保障了企業正常經營,助力鄉村振興,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創新實踐樹標桿 元謀經驗全省推廣
黃瓜園中心法庭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抓手,推行“調立審執”一體化模式,實現案件審理周期縮短、執行自動履行率提升,一案入選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成為基層治理的“元謀樣板”。
記者 郭婷婷 通訊員 田文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