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克而瑞發布研究報告,針對當下物業模式變革,對物業信托制與酬金制進行探討剖析。
那么,信托制與酬金制模式,究竟誰能破解信任困局?
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城鎮化進入“存量提質增效”階段,物業管理需從“地產配套服務商”轉向“城市綜合運營商”和“基層治理協同者”。
在此背景下,物業費管理模式成為行業升級的核心議題,信托制與酬金制因“透明化”特質成為探索焦點。
信托制:三種模式博弈,落地挑戰仍存
克而瑞研究認為,圍繞“資金管理權”歸屬,信托制衍生出三類模式。
其中,物業單受托人模式結構簡單但透明度依賴企業自律。
而第三方單受托人模式下,信托公司管錢、物業管事,資金安全但成本增加。
此外,雙受托人模式下,信托公司與物業協同制衡,兼顧安全與效率,但協調成本較高。
克而瑞研究認為,這信托制衍生出來的三種模式存在實踐困境。
首先,權責邊界不清,賬戶歸屬、違約賠償缺乏明確指引。
其次,第三方服務費增加成本,且無法解決“低收費、高成本”的固有矛盾。
若物業企業權限縮水,應對突發問題時決策效率降低。
酬金制:透明化“緩沖帶”,雙贏潛力凸顯
克而瑞研究認為,酬金制通過“固定比例酬金+實報實銷”實現資金透明化,成為包干制轉型的平滑路徑。
據了解,上海某小區公共維修資金增長30%,可支配資金達700萬元。
此外,昆山一項目將滿意度與酬金掛鉤,物業費收繳率從67%升至99%。
面對酬金制痛點,如何破局?
一方面業委會存在專業短板,預算審核、成本管控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超支費用需業主分攤,影響接受度。?克而瑞研究認為,通過“黨建引領+三方共治”(業委會審核、物業執行、社區監督)提升決策效能,如揚州和美第小區推行后結余30萬元,反哺設施改造。
回歸本質:服務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行業共識指出,物業的核心矛盾是“服務價值認知錯位”,而非單純財務透明問題。
首先技術賦能,比如萬科拆分508個服務節點,AI替代30%重復勞動,投訴量降65%。
其次標準重構,比如泰興“一費制”打包收費,線上曬賬單提升透明度,投訴量降75%。
專家警示,盲目追逐模式創新是本末倒置。物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工程、安防、綠化等專業素養,需通過明確服務標準、動態定價邏輯重建信任。
克而瑞研究認為,物業行業正站在模式轉型與價值重塑的十字路口。無論是信托制的制度創新,還是酬金制的透明實踐,唯有回歸“服務本質”、依托技術降本增效,方能破解信任困局,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支柱。
責編:李霞
編審:莫 非
監制:張立果
出品:城樓網/城樓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