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在《再提汽車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一個“需要高質量發展,更需要規則法制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不僅是一種觀察,更是一種判斷。
數十年來,中國汽車依托龐大市場和政策紅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球產業格局中占據一席。但當下,這條依靠要素紅利驅動的路徑已觸頂,一個以“技術為本、效率為綱、價值為核”的新周期正在重構行業邏輯。
過去一個月,密集召開的高層會議與不斷釋放的政策信號,已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高質量發展是頂層設計的核心要求。
站在“從大國到強國”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汽車產業已不可能回到那種以規模和價格為主導的粗放型路徑。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時代給出的“統一考題”,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回避,也沒有哪一個產業可以例外。
這不僅是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主航道,更是中國汽車產業要想真正邁入全球產業制高點的唯一通路。誰能率先找到“由量轉質”的路徑,誰就可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主導者。
但問題也在于,雖然“高質量發展”已被廣泛提及,卻在真正的落地中,面臨著語義空轉、標準不清、樣本匱乏等現實障礙。于是我們不得不追問:
“到底什么才是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是繼續比拼銷量和價格嗎?是靠補貼續命,靠營銷爭奪注意力嗎?顯然不是。
當“價格戰”變成行業的集體焦慮,“堆料”變成產品的慣性思維,“爆款依賴”變成發展路徑中的陷阱,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一個事實:過去那套“唯快不破”“規模即勝利”的增長范式,正在走向終點。
真正的高質量,必須回歸結構、效率、價值的根本。
它表現為:能否構建持續迭代的技術能力,建立穩定清晰的盈利模型,形成用戶長期信任,最終具備在全球市場立足的體系競爭力。歸根結底,它是產業走向成熟的標志,是從追趕者走向領導者的轉折點。
吳老師在文章中認為,要解決高質量發展,至少要面對三個矛盾:長期主義與短期得失的矛盾、產業規律與創新節奏的矛盾、系統協同與爆款思維的矛盾。這三對矛盾,正在切開行業真實的斷層,也在篩選出下一個階段的“樣本企業”。
這正是我們發起“高質量發展·樣本力量”系列報道的初衷。
在一個產業開始發生分層、發生結構性遷移、重新呼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媒體的任務不是復述熱鬧,而是尋找那些已然踏入新階段的企業。它們或許還未“封神”,但已經展現出鮮明的路徑特征:從單點爆發走向結構穩定,從戰術敏捷走向戰略定力,從追求流量走向經營價值。
我們尋找的,是這樣的高質量發展“樣本力量”、“樣本現象”。
必須承認,盡管“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產業的核心語匯,但真正聚焦這個主題的報道依然稀少,具備系統性觀察與深度剖析的內容更是鳳毛麟角。而這恰恰折射出一種空白:在行業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刻,媒體還未及時建立起觀察這場變革的框架。
我們相信,高質量發展從來不是一個懸空的命題。盡管當下充滿挑戰與變量,依然有企業在穩步構建自己的內生能力、在戰略底層完成調整與迭代。他們的實踐或許尚未完全定義“什么是高質量發展”,但足以成為我們理解這一命題的重要參照。
這,正是我們發起“尋找樣本”的初衷:以更深的視角,去發現那些已經在路上的企業;以更真實的記錄,去還原這個轉折期最具價值的實踐。
從即日起,寰球汽車以及《“史”記中國汽車》編寫組將以長期性觀察、深度化采訪、系統性案例挖掘,同時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從專業的視角進行解讀,開啟“高質量發展·樣本力量”系列報道。我們希望通過多維度、多形式的內容展開,重構觀察行業進化的媒體坐標系。
在這個技術深變、價值重塑、產業秩序重構的關鍵窗口期,每一次產業的躍遷,都需要一批真正的先行者,也需要一個能夠建立共識的觀察視角。媒體不應是空喊口號的布道者,而應成為產業與時代之間的連接器,是推動共識形成的引導者。
我們堅信,一個產業真正走向成熟的標志,不是比誰更快擴張,而是比誰更穩健穿越周期;不是比短期風口的應激反應,而是比長期發展的結構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