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囡囡
排排坐
阿太跟你道老故
最近,一首名為《大榭煮鹽謠》的童謠在北侖大榭島廣為傳唱,這首童謠還在浙江省少兒方言童謠誦唱活動中被評選為“十佳金韻童謠”。
整首歌謠詞調質樸,但每個音符里都是大榭人民對這片土地和文化的認同與熱愛。
這首由當地群眾自發編創的童謠,不僅承載了跨越千年的生活記憶,更濃縮了浙東沿海從古代煮鹽到現代港口發展的壯闊史詩,展現了這片土地一以貫之的開拓精神與共富智慧。
歌詞曲譜 大榭街道提供
“潮退灘涂刮鹽霜,海水濾成咸鹵湯。陶盆做好搭鹽灶,鹵水煮鹽交關忙。”
童謠中的寥寥幾句,生動描繪了當時的制鹽場景,而大榭鹽場遺址出土的制鹽器具也證實,這里的先民早在河姆渡時期就掌握了先進的鹽鹵技術。
遠望大港 虞海成 攝
他們利用潮汐規律采集鹽霜,以陶器過濾提純,并搭建專業鹽灶進行規?;a。
這種技術創新不僅解決了生存需求,更催生了早期的商品交換——鹽作為“百味之首”,成為連接山海的重要貿易品,為地區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大榭橋 吳學軍 攝
到了宋元時期,大榭人將開拓精神延伸至海上貿易。
“宋元辰光膽子大,千帆破霧勇闖蕩。甏甏列陣潮漲漲,只只裝了滿當當。”
童謠里這段激昂的吟唱,再現了古代浙東商幫的開拓精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大榭所在的寧波地區將越窯青瓷、寧海銅器與海鹽等商品遠銷海外。
大榭老照片 街道提供
這種敢為人先的闖勁,打破了“重農抑商”的傳統桎梏,形成了“農商并重、義利并舉”的獨特商業倫理。
正是這種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基因,讓浙東地區在宋元時期就成為“富甲一方”的商貿中心。
大榭老照片 街道提供
如今,這種開拓精神在現代港口建設中煥發新生。
“看今朝,新氣象,跨海大橋運輸忙。萬噸輪船排成行,貨箱壘起接云浪?!?/p>
童謠里,將畫面從煮鹽技術的精益求精,帶到現代港口的智能升級,從古代商船的梯航萬里,帶到“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一脈相承里,續寫著這片土地的繁榮篇章。
大榭招商碼頭 蔣勇拍攝
海風依舊,童謠新唱。當孩子們清澈的嗓音唱著《大榭煮鹽謠》回蕩在大榭島的海岸線上,他們傳頌的不僅是祖輩的故事,更是一種跨越千年的發展智慧。
從陶盆煮鹽到港通天下,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響中,大榭人正書寫著新時代的共富篇章,正如童謠的最后一句所唱:“古韻新顏共輝煌,港通天下更興旺?!?/p>
來源丨記者 劉唯 通訊員 樂珂慧
一審丨郭梓謙 二審丨王昱嘯 三審丨陳旻茗
責編丨沈焰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