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才還原了百分之一的鏡頭,卻已經讓某些人坐立不安?!?/strong>
今年正值抗戰勝利80周年,所以也就有不少的主旋律電影正準備上映。
而《南京照相館》還沒上映,點映的票房就已經超過了1億。
可見對于這段歷史,不少老百姓們從未忘記,可于此同時卻也有著不少人唱起了“反調”...
直面歷史,仍然需要勇氣
作為首部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南京照相館》也是被賦予了眾望。
按照各個機構的猜測,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可能會在20億以上,甚至可能超過《孤注一擲》。
這部電影的內容其實單單看名字就能看個大概,南京這兩個字是14多億中國人不愿提及的過往。
但是申奧導演卻把鏡頭對準了那段歷史中的南京城,讓演員去扮演其中的一個個小角色。
僅僅是一個宣傳片里的鏡頭,就讓許多人感覺到了憤怒和哀傷。
一個臉上還有污漬的小女孩,卻被兩位日本侵略者哄騙的拍照,營造出一種“善意”。
哪怕事到如今,不少日本人都不清楚也不用去學習那段歷史,堂而皇之的去參拜靖國神社。
“受害者不斷的去銘記歷史,而加害者卻不去反思?!?/strong>
這句話透露出來的除了憤怒,還有一些讓人嘆氣的無奈。
這段電影的尺度和完整問題也無需擔心,畢竟導演就是之前拍《孤注一擲》的申奧。
當初的那部“反詐電影”尺度就十分之大,讓許多人見識到了詐騙集團的慘無人道。
而據說這部《南京照相館》比其還要更上一籌,會讓觀眾旁觀那段殘忍的“歷史”。
也正因如此,不少的導演和演員都對此發文表示期待,可在這時候卻也有不少違和的聲音。
血腥?仇恨?不適合孩子觀看?
幾乎是每一次,每當這種主旋律的電影對準被迫害的老百姓時,總有人會跳出來唱反調。
這些人的理由總是雷同,無非就是“太血腥了不適合孩子”、“這樣銘記仇恨不好。”
還有一些則是“反串”,他們會從各種角度來批判這種主旋律電影的“不足”,要么是鏡頭不夠血腥,要么就是扣帽子說不尊重歷史,總之他們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呼吁路人不要去看。
這樣就達成了他們的目的,畢竟他們恐懼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銘記那段歷史。
而且這群人并非不懂得是非,他們不是單純的“蠢”,而是純粹的壞!
就拿不久前被舉報的“7·31”來說,至今我們仍然不知道該電影是否會準時上映。
那部電影被舉報的理由也出奇的相似,“血腥”、“殘忍”等各種借口一個又一個。
這些人舉報的理由總是說不適合大眾和小孩子觀看,可是侵略者當初會放過小孩子么?
南京城30萬人中又有多少小孩子呢?又有多少還沒出生的孩子呢?
所以如果電影存在觀點偏頗,存在不尊重歷史的情況我們可以抵制,但絕不是張口就批評。
而且與之前類似電影不同的是,申奧導演把鏡頭鎖定在了幾個我們之前未關注過的群體上。
為什么要對著“漢奸”和“日寇”拍?
在以往的電影里,所有壞人和好人都非常的臉譜化,單單看面相你就能辨別他們的好壞。
可現實卻并非如此,壞人可不會“窮兇極惡”四個字寫在自己的臉上。
而在這部電影中有兩個角色就拋棄了這種以往的“臉譜化”。
王傳君飾演的角色是一位懂日語的“漢奸”,他每天表面上就是對著日寇低三下四。
可在這一切的背后,他卻默默救助了不少的同胞,讓不少人逃出生天。
而另一位則是看上去溫文爾雅、與世無爭的日本攝影師。
表面上他似乎不與其他侵略者一樣同流合污,張口就是“我們都是朋友”。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大家都會見識到這個人殘忍,他其實從未把人當成過“人”。
小編想說
這些年,每次有主旋律電影一出,就總會有人裝作“理性的過路人”呼吁冤冤相報何時了。
可事實是那些慘無人道的侵略的確發生了,而且也被真實的記錄下來了。
我們無權替那些受害者去原諒他們,但歷史卻絕對也不應該、也不能夠被遺忘。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 2025-07-25 《《南京照相館》今日公映:讓每個人成為顯影歷史的活性酶》
千龍網 2025-07-25 《抗戰題材電影《南京照相館》點映獲好評 凡人微光照亮不屈民族氣節》
央視新聞 2025-07-24 《暑期檔必看!這三部抗戰電影帶我們回望那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晨娛碼頭 2025-07-24 《電影《南京照相館》點映及預售總票房破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