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報道,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新型mRNA通用癌癥疫苗在小鼠實驗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首個"一針抗多種腫瘤"的通用療法。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研究顯示,該疫苗通過激活免疫系統而非靶向特定腫瘤,使皮膚癌、骨癌和腦癌模型中的腫瘤顯著縮小,部分案例實現完全消除。
顛覆傳統的作用機制
與Moderna和默克的個性化腫瘤疫苗不同,這款通用疫苗不針對特定癌細胞表面抗原,而是通過mRNA技術促使身體產生PD-L1蛋白——一種癌細胞用于逃避免疫系統攻擊的"偽裝蛋白"。通過主動提升PD-L1水平,疫苗使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敏感,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并摧毀癌細胞。"這就像給免疫系統配備了新的雷達系統,"研究合著者、神經外科教授杜安·米切爾解釋,"疫苗不直接攻擊腫瘤,而是喚醒身體自身的防御機制。"
小鼠實驗的驚人結果
在皮膚癌模型中,疫苗與PD-1抑制劑聯合使用使治療腫瘤的完全緩解率達到47%;單獨使用時對骨癌和腦癌也顯示療效。最顯著的案例中,接種疫苗的小鼠在12周觀察期內未出現腫瘤復發。"我們從未見過非個性化疫苗能產生如此強烈的腫瘤特異性反應,"首席研究員埃利亞斯·薩尤爾博士表示,"這挑戰了我們對癌癥免疫療法的傳統認知。"
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路徑
研究團隊計劃2026年初啟動人體一期臨床試驗,重點評估安全性和劑量反應。如果成功,這款疫苗可能成為首個"現成可用"的癌癥免疫療法,無需像現有CAR-T或個性化疫苗那樣進行復雜的患者匹配。佛羅里達大學已為該技術申請專利,并與多家藥企洽談合作開發。
行業影響與挑戰
該突破為癌癥治療開辟新方向,但專家提醒仍需解決關鍵問題:如何確保疫苗在人體中保持同樣效力?長期使用PD-L1刺激是否會引發自身免疫疾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腫瘤學家戴維·托馬斯評論:"這是令人興奮的概念驗證,但從動物模型到人類患者的轉化往往充滿意外。"
隨著mRNA技術在傳染病領域的成熟應用,其在癌癥治療的潛力正快速釋放。這款通用疫苗若最終獲批,可能徹底改變癌癥治療格局,使免疫療法從個性化奢侈品轉變為大眾可及的標準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