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身體知道答案》:那些說不出的痛,你的身體都知道 | 讀完淚目
文 | 閱微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沒生病,身體卻總是沉甸甸的,好像背負著無形的重量;或者,莫名的偏頭痛、胃痛、頸椎痛、腰痛纏繞不休,看了醫生,查不出大問題,卻依然痛苦。
面對工作、家庭的重重壓力,內心焦慮、疲憊,總想逃離,卻又習慣了自我壓抑,告訴自己“我沒事”、“再忍忍”。
有多少個深夜,你疲憊地躺在床上,身體像散架一樣,腦子里卻還在像放電影一樣回放白天的各種糟心事,翻來覆去睡不著?
初讀武志紅老師這本《身體知道答案》時,我便被狠狠地擊中了。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身體不適、那些試圖被理性壓制的糟糕情緒,原來并非無跡可尋,它們是身體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傳遞著深層的、被忽略了的“真相”。
這本書,仿佛給閱微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讓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疲憊、疼痛和情緒波動。它沒有提供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卻給出了一個無比溫柔又充滿力量的答案:身體知道答案。
身體不是機器,它是你靈魂的“活體記錄儀”
我們生活在一個推崇效率、強調理性的時代。我們被教育要“向前看”、“保持積極”、“控制情緒”。身體,似乎只是一個承載大腦、供我們行動的工具。累了就休息,病了就吃藥,好像它只是一臺需要定期維護的機器。
但在《身體知道答案》中,武志紅老師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告訴我們一個顛覆認知的真相:你的身體,絕不僅僅是一具軀殼,它是你生命體驗最忠實、最完整的記錄儀。
那些我們以為已經過去、已經遺忘、已經“消化”的童年經歷、情感創傷、未被表達的委屈或憤怒,并沒有真正消失。它們被我們的意識壓抑,卻以能量的形式儲存在了身體的組織、肌肉、神經里。
【金句閃光】武志紅老師在書中提到:“情緒從未消失,它們只是轉化成了身體的感覺。”這句話猶如一聲驚雷,讓閱微我醍醐灌頂。原來,那些無緣由的肌肉緊張、突發的疼痛、長期的疲勞感,都可能是身體在替那些被壓抑的、無處安放的情緒“說話”。
有多少姐妹,習慣了在職場上扮演“女戰士”,咬牙硬撐,把所有壓力和不滿都吞進肚子里?有多少寶媽,為了孩子和家庭,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了最后,甚至忽略了身體發出的疲憊信號?我們以為自己“扛住”了,但身體的這本“活體記錄儀”卻默默地、一筆一劃地記下了所有的辛苦、壓抑和未被看見的需求。
就像書里描寫的那些來訪者,他們的身體癥狀,比如慢性胃炎可能與長期的焦慮和擔憂有關;頸肩疼痛或許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莫名的濕疹或皮膚問題,也許是童年不被看見的、渴望被觸摸的情感在身體上尋求表達…… 看到這些,閱微我不禁淚目,因為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和身邊許多女性朋友的影子。我們太擅長用腦子去“想通”,卻太不習慣用身體去“感受”和“表達”了。
身體的疼痛和不適,是它發出的最真誠的“求救信號”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對抗身體的不適,把它看作敵人,恨不得立刻消除。頭痛了吃止痛藥,焦慮了想辦法轉移注意力。但這就像對待一個哭鬧的孩子,不去聽聽他哭的原因,只是粗暴地讓他閉嘴。
武志紅老師在書中反復強調:身體的每一個癥狀,都是一個信息,一個信號,甚至是身體在對你發出的“求救”。它不是在跟你作對,而是在提醒你:嘿,停下來,看看我,看看你內在那個被忽略、被傷害的部分。
也許,那個長期的胃痛,是在告訴你,“你吞下了太多的委屈,消化不了了。” 也許,那個總是僵硬的肩膀,是在替你吶喊,“這份重擔,我真的快扛不住了。” 也許,那份莫名的疲憊,是在問你,“你到底有多久沒有真正地休息、真正地滋養自己了?”
【值得收藏】書中直擊人心的一點是:“身體的痛苦,往往是我們心理困境的實體化呈現。”這種“實體化”,恰恰是因為頭腦未能理解或處理,所以身體“接管”了這份表達的任務。
作為職場女性,我深有體會。有時面對棘手的項目或復雜的同事關系,表面上我告訴自己“我可以”、“沒問題”,但身體卻會誠實地給出反應:心跳加速、呼吸變淺、手心出汗,甚至失眠、食欲不振。過去,我只會覺得是“壓力大”,然后想辦法“扛”,現在我才知道,這是身體在用它的方式說:“這份壓力對你來說,已經超負荷了,你需要關注自己的感受,找到支持或調整策略。”
而作為寶媽的姐妹們,想必對這份身體的“誠實”感觸更深。帶娃的疲憊是真實存在的,夜奶、早起、各種突發狀況,身體累是顯而易見的。但有時,那種從心底涌上來的煩躁、無力、甚至是想“消失”的沖動,混合著身體的酸痛,是不是也是身體在替那個被忽略的“我”發出吶喊:我需要自己的空間,我需要喘息,我需要被看見,而不僅僅是“媽媽”這一個身份?
這本書教會我,真正解決身體問題的起點,不是壓制癥狀,而是學會傾聽身體發出的聲音。它的每一個不適,都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們停下來,向內看,去感受,去理解。
聽懂身體的話,是自我療愈和成長的開始
那么,如何“聽懂”身體的話呢?這正是《身體知道答案》提供的寶貴指引。它不是一套讓你快速消除癥狀的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生命態度和實踐方式。
核心在于:放下頭腦的分析和評判,回到身體,去感知、去體驗。
武志紅老師書中提到的很多方法,都圍繞著“體覺”(Somatic Sensation)展開。比如,當你感到某個部位疼痛時,不要急著去想“為什么會痛?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而是嘗試去感受疼痛本身的質地、溫度、形狀,只是單純地陪伴這份感覺,不抗拒,不評價。
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太習慣用大腦去思考、去解釋、去控制了。但正是這種不帶評判的“感受”,能幫助我們繞開頭腦的防御機制,觸碰到深埋在身體里的情緒能量。當這份能量被感受、被看見、被允許存在時,它才能有機會流動起來,最終被釋放。
【金句閃光】書中傳遞的核心理念:“當你真正允許并感受身體的反應時,療愈就開始了。”
這對于習慣了凡事“靠自己”、習慣了理性解決問題的職場女性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解脫。它意味著你不必總是那么“強大”,允許自己有脆弱、有不適,允許自己停下來,去感受那份真實的疲憊或恐懼。
對于寶媽而言,學習傾聽身體更是至關重要。養育的壓力巨大,身體和情緒都容易透支。學會感知自己的身體信號,比如感到煩躁時,是肩膀緊繃了,還是胃部不適?這份身體的感受背后,是什么樣的情緒?是疲憊?是無力?是憤怒?識別并允許這些感受的存在,而不是立刻被它們裹挾,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給出更溫和的反應,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孩子。
這本書沒有說聽懂身體的話就能立刻消除所有不適,但它提供了一條通往內在平靜和力量的道路。當我開始嘗試關注身體的感受,而不是只活在腦子里時,我發現自己對情緒有了更高的覺察力,對壓力有了更健康的應對方式,甚至那些長期困擾我的小毛病,似乎也變得沒那么折磨人了。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學著溫柔地對待自己,給身體和心靈更多的空間去呼吸、去感受、去表達。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滋養,是真正的愛自己。
寫在最后:你的身體,是來愛你、幫助你的
讀完《身體知道答案》,閱微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虧欠自己的身體太多了。我們常常忽略它、壓抑它、甚至抱怨它,卻忘了它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支持著我們,用它獨有的方式向我們傳遞著生命的智慧和療愈的可能。
你的身體,不是來給你制造麻煩的,它是來愛你、幫助你的。它的每一個不適,都是在提醒你:慢下來,感受我,聽聽我,照顧我。當你開始真正連接自己的身體,與它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關系時,你會發現,你不再需要向外苦苦尋找答案,因為,所有的答案,其實都在你的身體里。
愿這本書,也能給你帶來力量和慰藉,讓你看到身體里蘊藏著的無窮智慧和療愈能量。
姐妹們,你們有沒有過身體發出“信號”的經歷?比如莫名的疲憊、疼痛,或者某種強烈的情緒涌上心頭,并最終發現它與內心的某些情緒或經歷有關?后來你如何處理了?
或者,讀完這篇文章,你最想開始嘗試“聽”身體的哪個部分?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你的困惑或你的感悟!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和這本書對你有啟發,不妨也分享給你身邊可能需要它的朋友/姐妹吧,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聽懂身體的低語,活出更自在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