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房地產的政策,或者說行業導向,近一年來有兩大熱點,一是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二是建設好房子。
在房價連續下跌的背景之下,突然推出 “好房子” 的概念,其中有何玄機呢?
原因之一:不缺房子了
近幾年房價大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住房開始趨于飽和。
人民群眾對住房的需求,已從 “有沒有房子” ,轉向 “房子好不好”。
過去 20 年,政策導向是建很多房子來滿足住房短缺的情況。
隨著房價下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以后人們買房子會更加注重品質,“買好房子,不買差房子” 就是趨勢之一。
原因之二:房企暴雷的后果
房地產市場大幅降溫后,很多民營企業暴雷,沒暴雷的企業資金鏈也比較困難,這就造成很多項目停工,甚至爛尾。
即便有些項目復工了,用材用料也不到位,勉強交工后,小區、房子的質量一看就不咋地。
因此,人民群眾對于 “買房子不要爛尾,買房子不要粗制濫造的豆腐渣” 的需求變得十分迫切。
原因之三:好房子更招人愛
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的工作很難做,因為這涉及房地產市場本身的一些變化,以及多個部門的政策應對,單靠某個部門的能力有限。
而 “好房子” 這件事則不同,從國家制定標準,到樹立典范、試點項目,再到引導推廣,很容易出政績。
今年四月,住建部發布了國家標準《住房項目規范》,任何新建的住宅項目,都要按照最新的國家標準來落地實施。
該規范提出了四大要求,也是好房子的四大標準:安全、舒適、綠色、智慧。
其中包含一些新的硬性要求,比如,住宅建筑的層高不能低于三米(過去是兩米八);
再如,最高入戶層為四層,四層以上的每個住宅單元應設置一臺電梯;
又如,要提高住宅隔聲和防噪音的指標。
另外,在六月份,國家層面發布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中提出了 “四好”,即持續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的 “四好” 建設。
好房子,是 “四好” 建設中最基本的細胞和單元。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推廣好房子的理念和相關案例,在購房者、消費者層面產生了一種心理:以后要買好房子,不是好房子的項目就不買了!
而這種心理,也正好和近段時間某些大城市中心城區的新房項目熱銷、中心城區的二手房賣不動且價格下跌、新房價格上漲的現象相呼應。
另外還有一種購房心理:國家要實施好房子標準,新房項目以后都會按好房子標準建設,那新房的價值就高?
是不是所有的二手房,都已變成差房子了呢?
這一點很關鍵,也需要引導。
不能說現在提出好房子的概念,過去幾百億平方米的存量住宅就都是差房子、壞房子了?
畢竟這些存量房當前建設時,都是按照當時國家的住宅項目規范建設標準執行的。
既然符合國家標準,就不宜簡單地圈定某些房子是“好房子”,某些房子“不是好房子”!
在好房子的推廣和宣傳層面,要注意這些容易導致誤解的細節。
好房子應加一個標準:保值
還有一點是老楊最關心的:目前房價還在跌跌不休,而全力推進的好房子和房價止跌有關系嗎?
看起來二者沒啥關系 —— 房價跌不跌是市場行為,房子好不好是建筑標準。
但我認為,這兩件事是目前房地產行業、住宅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項工作,其實可以適度結合。
比如,現在好房子有四個標準:安全、舒適、綠色、智慧,能不能再加一個 “保值” 指標?
因為房子是資產品,上述四項指標都是建筑規范方面的,買房者住進去確實會比以前的房子舒服,但房子作為資產品,任何購買和持有者都會關心資產價格的波動。
既然買的是好房子,是否意味著:更具保值性、增值性?
在別的房子小跌時,自己的房子不跌;在別的房子大跌時,自己的房子跌幅小。
只有這樣,老百姓買起來才會安心、放心、開心。
在目前房價依然下跌、促進房地產止跌壓力較大、工作較困難的情況下,在力推的好房子概念中再加上 “保值” 標準,是不是更好一點呢?
老鐵們,你們認為老楊的建議,是好主意還是餿主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