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能力絕對是超一流的,但是也到不了吊打漢初三杰的份上。
蕭何,漢帝國締造深度參與者
和平時期可以在沛縣做吏掾,業務能力之強,無人能比,在公務考核中名列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秦官方的認可,秦國御史一度打算入朝進言征調蕭何,只在蕭何一再的辭謝下,才沒有被調走。
蕭何不僅能力強,而且一葉知秋,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夠上調中央,那可真是祖上燒高香,意味著將會有更大的平臺和發展空間以便大展宏圖,結果蕭何拒絕了!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請,得毋行。
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
通過這一層關系,諸葛亮其實與劉表和蔡瑁都能產生很多交集,諸葛亮是他倆的外甥女婿,從這一點出發,諸葛亮的資源要比刀筆吏的蕭何強太多了。
但實際上,最開始,諸葛亮的表現機會并不多。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可是當時的人并不認同這種觀點。只有他的幾個好朋友認可這一說法。
如果說蕭何是你給他多大的鍋,他就能煮多少人的飯,從基層一點一滴做起來的話,他更符合普通人的晉升路徑。
而諸葛亮則是通過戰爭的洗禮,迅速崛起,他的成長之路帶有一種傳奇色彩,加之《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更強化了其 “傳奇性”,令人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千萬不要據此就以為蕭何平庸。
后勤保障方面,劉邦入咸陽后,蕭何不貪財好物,搶先把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收藏起來。為劉邦集團全面掌握天下地理、戶口、強弱分布等關鍵信息,為后續平定天下和治理國家提供了信息壟斷優勢,是漢初制度建設的重要基礎。
楚漢之爭中,蕭何
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同樣的,諸葛亮在成都,也為劉備保障著大后方的安全,并且“足食足兵”,令其沒有后顧之憂。
人才方面,戰時蕭何竭盡全力,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命運作為賭注,舉薦韓信!
治理國家時又推薦張蒼等人。
韓信、張蒼本是待宰之人,劉邦給予機會。
蕭何彌留之際,不計前嫌,以曹參為繼任者。
蕭何舉天下英才,推薦給劉邦。
諸葛亮則只能深挖一州之地的人才,再加上跟劉備爭奪天下的是曹操與孫權,都是重視人才的雄主,諸葛亮可操作空間極為有限,即便如此他依舊能夠挖掘出蔣琬、費祎、董允、姜維、王平等人才。
可是,馬謖。
馬謖你為什么!
為什么要“違背指揮”!
為什么要“瀆職失責”!
為什么非要冒那個險!
所有人都在看著吶,怎么救?
不殺你,如何令蜀境安定!不殺你,如何讓百姓歸心!
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環境下,只能按照當時的情景做出最優的解決方案,殺馬謖就是諸葛亮的最優解,不殺不行!
馬謖的任命令諸葛亮蒙塵。
韓信,國士無雙
早期他可以完全把自己的后背交給劉邦,他參與定三秦、破魏、滅趙、降燕、平齊。
他重視對軍情的刺探,他反常識用兵,背水一戰,把劣勢轉化成優勢。
他從胯下之辱中站起,在當世英雄營外執戟。
可是他的抱負不止于此,他改換門廳,卻差一點頭顱搬家。
夏侯嬰茍活其性命卻無法再讓他前進半步,他要逃,可是當時英雄又有幾人?又有誰值得他托付?
不過,他是幸運的,他的能力得到了蕭何的認可。
他被拜為大將,“漢中對”令他再度獲得劉邦的“芳心”。
他可以獲得劉邦的支持,曹參,灌嬰等牛人,都可以成為他的棋子,成就他的不世之功!
可是諸葛亮,他難啊,他雖然有魏延、趙云等一批老將,但是總體卻是青黃不接。
有人說他,缺乏隨機應變的軍事謀略和統帥才能。
可是,他還有幾條出漢中的路?
可是他萬一失敗,是否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支撐他自守或重新崛起?
生存空間的壓縮,意味著他的容錯率必須控制到極地的水平!
蜀漢的困難,令他沒有賭的余地!
時代饋贈不同,英雄命運殊途!
張良,帝王之師
劉邦是幸運的,他能夠得到張良的輔佐。
張良也是幸運的,劉邦會在關鍵時刻咨詢并相信他。
進入咸陽后,劉邦準備留宿秦宮,樊噲力勸他不聽,張良的一句 “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如冷水澆頭。令劉邦壓制住欲望,能夠壓制住欲望的人,是可怕的。
這也是范增為何殺劉邦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彭城之敗,劉邦陷入自我否定中,是張良,以天下之利,啖彭越、韓信、英布三人,再次令劉邦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在滎陽被圍時,酈食其準備以“分封六國”之計弱化項羽,又是張良連發“八難”,直指要害,引導劉邦回歸正途。
在韓信請封假齊王,以及垓下之戰時,還是張良建議給韓信、彭越畫大餅,再次使劉邦轉危為安。
劉邦定都關中,封雍齒穩諸將,以及立劉盈為太子,張良都參與其中,為漢初的穩定做出莫大貢獻。
張良謀而不代、佐而不主與劉邦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反觀劉備,諸葛亮勸他攻劉琮時,他不忍。
龐統勸他扣押劉璋時,他認為不可。
他準備東征為關羽報仇時,眾大臣勸阻他,他不聽。
夷陵大敗后,諸葛亮發出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的嘆息,藏著多少無力,以及宿命般的悲涼?
此次大敗使蜀漢直面生死存亡。
諸葛亮沒有被仇恨沖昏,他力主修復與東吳脆弱的聯盟關系。
這種極度的冷靜不僅是對當時局勢的清醒認識,更是明白與東吳的聯盟是蜀漢生存的唯一途徑。
合則兩利,分則兩敗。
他活著的時候,用一己之力撐起將傾的大廈。
“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
他以自己為藥引,為蜀漢吊住最后一口氣。
可是,蜀漢的命運,早已注定!
他盡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